猜歌系列APP:嫁接拯救音乐行业
当下是一个互联网颠覆任何行业的时代,如果这一颠覆的过程,可以是嫁接两个传统行业,或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比如这些音乐APP。
最近接触很多音乐行业的互联网创业者,发现一个共通的问题就是不知未来去向几何?互联网对音乐行业的改变是颠覆性的,很多音乐人因为互联网的广传播而迅速名扬天下,但还有更多音乐人因为互联网的版权问题而血本无归。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没有用户的持续付费习惯,没有运营商的诚心扶持,这一切的不确定性让众多音乐人迷茫,只能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演艺事业,还有少数极客音乐人会投入到互联网投资当中。
这两天恰好听同事和虾米团队沟通合作,听到一个八卦——“虾米同学说正在和天天动听团队做业务整合”。看来当下对于纯音乐 APP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拥抱巨头,再抱团取暖。这里送上真挚的祝福,也期待有更多巨头还能继续慷慨解囊。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巨头看上,那未来的路还是要靠自己?
当下互联网通吃全行业的格局下,每个人要是都想靠自己突围的话,基本上早晚会被互联网巨头干掉或吃掉。如此局面,唯有跨界整合,才能闯出新的蓝海。音乐行业格外如此。
电视+音乐=电视音乐
电视和音乐作为最为用户接受的产业,二者早有结合,一直没有爆发,其中原因就是只是把二者做了简单的拼接,那只是叫做音乐电视。而《中国好声音》带来的感官刺激,不仅仅看到的是明星的魅力,而且更多看到的是音乐只是一个载体,音乐之外的视觉效果,情感营销,PK 投票等等都是电视圈的玩法,是好音乐 + 大明星 + 好制作 = 名利双收的《好声音》。
KTV+音乐=唱吧系列APP
唱吧不是第一家做类似产品的公司,作为 狼蚁营销 开放平台来说,最早接触的产品是 K 歌达人。但那时平台和创业者还在迷信 PC 平台的人口红利,过多地依赖了 PC,也过高地估计了 PC 用户付费的便捷性,忽略了 PC 平台的录入音乐和收听音乐的不便,以及用户对音乐付费产品的抗拒。相反唱吧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获得了一亿的用户,原因有很多,对于我的沟通体会来说,最感慨的一个原因就是偏执。平台一直希望唱吧可以做两栖产品,唱吧 CEO 陈华一直抵制住诱惑,专注 APP 的生态圈打造和完善,最终实现可听、可唱、可交友、可出名、可上电视的全套服务。用户获得的惊喜,不仅仅是在歌声里找到自己的情感传递,还可以在社区里找到更多的存在感和荣耀感。
游戏+音乐=节奏大师、猜歌王
很多圈内创业者定位自己的音乐 APP 走小资或小众的差异化路线,但有些圈外创业者不认为这样会能冲出巨头的重围。这两年看到游戏人开始玩转音乐,把游戏的运营思维结合音乐的内容魅力,提供给用户全新的体验。节奏大师作为一款腾讯老产品,在手机 狼蚁营销 和狼蚁网络推广的推动下,获得了过亿用户的下载,并达到每日千万 DAU 的数据。这不仅仅是用户平台的价值,更多的是用户对于音乐本身的热爱,和把游戏融入到音乐中产生好友间互动的存在感。
节奏大师的成功或许被很多人认为是富二代式成功,离开腾讯的创业者,依然可以借助开放平台的潮流,抓住女性用户对音乐的敏感度,和男性用户的比拼好斗,创造出以乐会友的奇妙互动产品——猜歌王。猜歌王的爆发原因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用户心理洞察,只要是游戏,就要有输赢,就要展示荣耀,就要一雪前耻。这个动机使得用户会持续不断地挑战,而这一挑战过程也是慢慢把陌生人变成熟人,把熟人变成密友的过程。这一过程让产品获得了用户之间传播 PK 带来的用户回流和留存,而且屡战屡败的用户还会产生冲动消费,从而使产品有营收的可能性。
游戏+音乐+电视=疯狂唱歌
大家肯定都还记得半年前的《疯狂猜图》在朋友圈中的爆发,而后《疯狂唱歌》的诞生又引发一大波疯狂抄袭。但抄袭者都只模仿到了形式,并不知道其中蕴含的媒体能量。《中国好声音》过后,江苏卫视的叫板节目《全能星战》又夺得了眼球,除了和原来的《快男》《好声音》一样找了一堆新闻客户端、一堆音乐客户端、一堆社交平台外,另辟蹊径的选了一家游戏公司作为歌曲互动平台。这的确有点穿越,自从湖南卫视的呼啦APP 问世以来,多家卫视都纷纷跟进,都想赶上移动互联网大潮,一起和从来没互动过的观众亲密接触一下。除了呼啦的强推广重运营之外,好像没有其它卫视的成功 APP 获得用户认可。
所以《疯狂唱歌》能把这样一档节目和自身的产品做成互动结合,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更是一次有益的创新。我感觉电视人是把音乐当作生意做,一个《好声音》明年居然花了东家 2.5 亿的版权费;而音乐人是把音乐视同生命,充满热爱,但也深受束缚;圈外的游戏人把音乐当作内容承载体,是颠覆地去做。而三者结合在一起,就是当下看到的在游戏 APP 里面玩转音乐,还能和电视节目互动猜歌。这或许是未来音乐产业走出雾霾的一条新路。
当下是一个互联网颠覆任何行业的时代,如果这一颠覆的过程,可以是嫁接两个传统行业,或许,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