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如何辩证地看待产品方法论
上期文章主要阐述了《互联网团队的内部协作模式》,本期主要讲下互联网方法论背后的事实以及如何理解一个产品。
我们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现象(无论是来自身边的还是个人)
看了大量的专业书,了解了大量的信息,就认为非常了不起;对任何一款产品都能指指点点,说出一堆问题,貌似所有的先前策划者都是错误的;听了一些高大上的产品讲座,觉得立马就可以做出伟大的产品;认为牛人讲的都是对的;过度分析成熟产品的模式,随意借鉴,或者copy成熟公司的协作流程……
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而事实却是在不了解任何环境和背景信息下,所理解的事物都是表象,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实际上一个产品的成功绝对是多种综合因素,一个团队的成功也是多种因素导致,根本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告诉你是对的,即使对了,也不可能一直对。
其实换个角度也很好理解假如一些所谓的方法都是正确的,那大部分人只要按照这种方法做事或所创造的产品都将会是成功,也不会有那么多失败的案例。而所有的媒体在传递信息时,都只会报道他们有什么样的方法,做成了什么样的事情,甚至他们所带来的信息也是有误的,但这也并不是他们的错,毕竟这种情况会更好的吸引用户本身。
奇怪的是,人们过于盲信他人所谓的经验、模式,却很少相信自己。
在当今时代,人民能随时随地了解信息,,如果不能理性的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则会立马被牵着走,立马被所谓的模式、趋势而头脑发热地做了一些完全浪费精力的事情。随意听信了所谓成功模式的概念,甚至一篇文章,一场讲座都会把你已经在做的事情完全颠覆掉,或者是在是不了解环境的情况而盲目进行任务,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甚至会把整个团队信心打击掉,至少大部分公司都会遇到这种问题。
概念、营销、宣传等元素几乎会把你忽悠的团团转。他们不会告诉你真实的环境是怎样的,到底面临了哪些问题,是通过哪些真实的路径解决的。他们很少会报道真实的一线经验,往往都是大而空的理论。这就好比你去问别人一个问题一样,如果你连一些基本的环境、状态、条件等信息都说不明白,得到的答案也只是片面。每个公司、每个团队、每个人、每个产品所面临的状态和环境都不相同,如果仅仅凭单一的元素来驱动本身成功,也完全是谬论。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模式下,所谓的方法论,基本只在一种情况下会是才会是正确的。比如如何用一个工具的插件,如何做出一个功能的效果,如何做一份数据调研表等等,基本上都是非常一线而实际的问题。然后从本质上来讲,这也不是一个方法论,只是在互联网的工具下,如何正确的使用他们并得到实际的效果。就好比建筑工人如何砌一块砖是一样的道理,完全是熟能生巧。
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产品方法论,更多的还是对已知信息的探索、改进、验证等。
那该如何理解一个产品呢?还是先问几个问题吧
一定要去参考或copy优秀的模式么?(尽管国内大部分都这样做)一定要将产品一开始就做的完美么?一定要有一套完美的方法来判断产品质量么?一定要找一群批评你产品的大家来指点么?(其实还有更多……)看起来是对的,事实未必,所有的因素缺少核心点都没有谈的价值。
纵观互联网发展史,伟大的产品都是被骂过来的,但依旧不否认他们的伟大。如果你做了一个东西,别人都不愿意看一眼,那么连被关注这个概念都没有。事实上,很少有产品一开始就十分获得用户的喜欢,只不过是往往报道的极致产品只报道它成的一面而已。外人很少知道那个产品改了多少版,内部争论了多少次。现象级的产品也是不断出现,但3年后呢?事实自然会证明,人们常说的时间证明一切不无道理。
当想做一件什么样的产品,这是最根本的。才是用什么工具、开发手段、宣传方式等等。所有的条件判断方式都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点。就像人们谈论那样,无论用什么语言表达,但主题终究不变。
当开始得到关注,并解决一定问题时,人们更多的是需要新鲜感,当一个产品慢慢起步时,由于核心的思路已经确定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不断改进、优化、验证。即使一直出现问题,但由于一直改进,一直产生一些新的东西,一直弥补一些缺陷,那么产品肯定是在不断前进的。好比你周围的一个朋友一样,他会犯错,但会一直改进,一直有新的认识和发现,那么必然感染其他人。其实事物的本质都一样。
而由于环境和资源的不一样,导致每种公司都有不同的流程和做事方式。比如需要推广,
没资源只能通过免费方式去做,有资源就是大力宣传,铺广告等。有的产品在初期就确定技术结构的完美性,有的则不断更新架构模式。作为互联网从业者,应该了解自家的资源和优势,才有可能借鉴较为好的模式,否则就是盲目判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是一个经验的,也会犯错,因为时代在不断变化。产品的方式探索模式显然也会跟着变化。
但有一点是没错的,只要不断验证模式,不断改进自家问题,总会一步步前进。就算一直都做对一件事情,那又有什么意思呢,我们总是在挑战下获得的成就才兴奋。
需要花一定的时候去深入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方法,然后就是不断提升、不断改进的过程,无论是对于产品、技术还是运营人员。
任何信息即使它再有价值,也只是参考因素;即使再烂的东西,也有值得吸收的一点。
#专栏作家#
Timekr,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研究领域为信息服务、社区模式、在线教育等。目前主要分享产品相关的经验,涵盖一线产品人士的经验,只为探索有价值的信息,欢迎行业人士交流学习。
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未经许可,禁止网络推广网站推广转载。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