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创业者的2015:烧钱的情怀与生计间的倒影年
坐在车库咖啡一个角落里的大新绝对算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资深街坊。从2012年夏天至今,扎营在此创业的他,在亲眼见证脚下这条街从图书城一步步变成创业大街的,也在过程中调整着自己的创业方向。
据大新回忆,早在这条街还书香四溢的时候,车库咖啡里就已经有一半的桌子被放上了创业团队常驻的牌子。那时,互联网创业的热潮还没有正式掀起,车库里的氛围较现在也冷静得多,更像办公室的意思,各团队的创业者状态多为埋头忙碌。
“后来就不一样了,尤其总理来过之后的一段时间。座位肯定是没有的,站的地方都紧张。有一天,差不多来了10拨参观的人,所有人只能进来,勉勉强强的走一圈,然后赶紧出去。”大新,从“双创”“互联网+”等概念推出后,咖啡馆之于创业者的功能已经从办公地转向了交流场所,毕竟闹闹腾腾的地方很难好好工作。
烧钱的情怀
与创业大街的风云变幻同样,大新的创业之路也在经历着不断的转变。2014年冬天,初见大新的时候,他还在用自己此前在江苏昆山富士康上班和在西安夜市摆地摊存下的积蓄,全职做一款社交产品。
“情怀倒是有,但离钱太远了。”大新承认创业的生活要比上班和摆地摊苦得多没有盈利、没有进账,只靠积蓄的生活要省着些。但即便这样,到2014年年底,这个社交项目还是在成功之前花光了大新所有的积蓄外加同学入股的4万元。
无奈之下,项目被叫停,大新和他的三四人兼职团队也宣告解散。遗憾的是,这个社交项目从开始到结束,前后一年的时间里都没能做出一个成型的产品来。
先做点挣钱的事吧
大新说自己是一个乐于在创业团队中担当主导的人。所有的创业项目都是他在全职,然后找一些兼职的人一起合作。的确,2016年初再见大新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人坐在车库咖啡,对着电脑和手机,独自安静的忙碌着。
“先做点能挣钱的事情养活自己吧,等有钱了再接着做社交。”相比2014年不惜倾家荡产的情怀,大新回忆自己的2015年,更多时候将重心放在了挣钱上。
“创过业了就没法再去上班了。不自由算一点,再有就是喜欢自己用自己的能力赚钱的感觉。”大新回忆自己第一次从创业项目上挣到的几千块钱,“完全是靠自己的判断和能力做出了市场需要的东西。这种感觉太好了!”
将目标定为赚钱的这一年,大新另建了团队,在狼蚁网络推广上,做起了招聘简历的团购服务。和之前社交项目要从情怀出发走很久才能看见钱不同,这次的简历项目简单粗暴了很多利用大新和团队的人脉资源,将一些有相同条件要求的招聘需求进行整理,然后在各家招聘平台下载合适的人才资料进行打包,分发给共同的需求方,以此赚取重复售卖和资料下载的差价。
回想之前的一年,笔者确实也总能看见大新在朋友圈中叫卖手中的各种类型人才资料,在笔者的朋友圈微商群体中,成为最独具异彩的一位。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新转走的这条短平快的赚钱路线也确实为他带来了情怀带不来的实惠。“4个人的团队,每天忙活个2小时,一个月赚过3.6万元。”,挣了钱的大新,想到的是,赶紧先把一些“欠着难受”的钱还了。
“有些人的钱可以要,像给我4万元的同学。在老家当公务员,知道自己这辈子都没什么机会出来闯了。很羡慕我,把钱给我就没想着要回去,等做成了给他两个点的股份就行了。但也有的就不行,恨不得借你一个点的钱,将来要回10个点去,这种债,我一有钱就赶紧还上,免得将来麻烦。”
想做的很多
2016年伊始,情怀没灭(大新说他的社交项目一直也没有放弃),又有可以挣钱维持生计的项目支撑,大新想做的事情更多了。
等有钱了把社交产品接着做起来是大新不变的情结。除此之外,大新还将在创业大潮中求生存的目光投向了南昌、长沙、乌鲁木齐、大连和山东等的一些二三线城市。
从大新的了解来看,这些城市中的很多创业咖啡或孵化器的建立,都仅仅是在硬件上对中关村的复制,然后通过达到每年举行几次路演之类的硬性指标获取当地政府的补贴。
大新觉得,创业氛围绝不是仅靠硬件的支撑就能产生的,而文化等软件的搭建又不是通过简单的复制就能实现的。为此,大新和他的又一个团队中的朋友开始对一些二三线城市进行调研,计划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入手,将需求打包,并从北京对接相应的资源和服务等进行满足。
交谈中,大新打开笔记本电脑中整齐排列的项目融资计划书告诉笔者“就像这些东西,在这里看着没啥,外面的人看起来用处可就大了!”
延伸阅读
进入创业深水区,创业者“击水大潮”需借哪股力?
“全面二孩”遇上母婴产业,创业者不得不看的数据干货
网易发起“易启计划” 招募创业者和孵化器
大二创业,大三退学,创业12年开垮5家公司,一个草根创业者靠什么活下来
创业者们,找一个对的伙伴,是对整个团队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