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付宝:第一款瞄准建筑工人的互联网金融App,
工付宝联合创始人刘伟斌(右)与麦硕
说起做工付宝的初衷,创始人兼CEO刘伟斌告诉创业邦,与建筑行业当前的运营业态有关,“我们就从行业最简单、也最痛的一个问题出发为什么貌似一线工人频频‘闹事’?”
通过在产业链上找原因,他们发现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建筑工程中项目经理的资金流常会出问题,以至于未能及时支付工人生活费(工资)造成。”但项目经理的现金流为何问题频出?刘伟斌说,“这是由于传统建筑行业垫资生产的惯例,使得他们的融资结构发生诸多漏洞。”
如此。工付宝针对这个痛点,以工资代付为切口,整合了建筑劳务、金融及互联网运营等多方资源,采用O2O、P2P、社会众包、大数据等多种商业模式,试图来搭建一个信息透明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我们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可解决项目经理融资等问题。”
目前国内建筑行业工人群体大约3800万人,杭州地区有30万左右,“如我们平台上能够跑出10万人的数据,就在业内很牛掰了。” 工付宝联合创始人麦硕说,将原本纯线下的工作整合到线上堪称工程巨大,而他们战略选择在资源深厚的杭州做起,再逐渐外围突破,直至打通全国。他告诉创业邦,目前工付宝已完成1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做建筑领域的垂直P2P底气何来?
工付宝两位创始人背景完全不同,堪称典型线上线下结合。麦硕是一个资深互联网人士,其10年工作经验均来自纯互联网背景从优酷、新浪等网络公司的产品经理,到离职创业工付宝前的迅雷副总裁。
而刘伟斌则是不折不扣的传统企业“创二代”。2013年他作为新一代家族企业掌门人,接手了年产值40亿人民币的成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成建)。作为浙江地区龙头企业的成建,在建筑领域深耕已近30年。但刘伟斌接手后却立刻感受到众多问题的扑面而来。
他告诉创业邦,传统建筑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商业模式老旧,信息化程度底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近年来,随成本材料费用上涨,行业利润大幅缩水,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几乎完全没在这个行业得到应用。”
“,建筑施工均需代资垫资,融资成为一个工程项目经理的最关键问题。而建筑劳务人员工期短、流动性大,如何保证主管部门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以及劳务人员本身的社会福利保障等都成为行业的大难题。”刘伟斌颇有感受地说。
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将工付宝这款App产品的目标市场锁定在两个方面一针对建筑项目管理方;二是面向项目建筑劳务方。为此工付宝成为业内唯一一个收集项目和民工供应链数据的平台。
“作为第一款专注服务于建筑领域的垂直P2P,我们专做建筑劳务,这点与其他P2P产品不同。而从业务角度和模式来说,我们只做资产端。”麦硕说。
事实上,建筑行业自身有其在资金运作、政策及施工运营的特性,但一般互联网金融平台很难了解建筑企业的这些特性需求,因而难以对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的风险进行判断。
刘伟斌他们凭借建筑领域的资源、圈子、经验等背书,可通过工付宝整合业内资源,构筑相应的竞争壁垒。当下刘伟斌说,他们第一步要做的是“收集线下信息,从积累数据入手。”
他说,工付宝采集的数据均是建筑工程具体项目数据。“比如按行业常规,工人的生活费占比劳动资金总额的三分之一,而劳务总额和一个建筑项目的总量有关,一般比例是25%,那如可收集到一个工程中,项目经理给(比如)500名工人支付生活费多少的相关数据,我们就可分析出该项目经理的年产值多少。”他说,最终可达到并通过打通数据做风控测评。
目前工付宝APP开发了支付、融资、开票、生活消费等功能模块,主要解决4个方面问题1)优化融资产品结构,让项目垫资合理流动起来。2)行业常需的开票业务可做一个导流的入口。3)智能管理工具。4)服务板块做渠道和开放平台。
关于商业模式上的赢利点,刘伟斌说,其实在融资阶段就可实现赢利。“建筑行业融资市场是2万亿人民币左右。工付宝风控做好的话,就可引进资金,赚取利差。”不过他说,现阶段他们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平台数据采集、以及地推等方面。
蓝领App产品地推难度超白领,每个用户获取成本高过400元
在麦硕看来,针对蓝领的App产品市场还属蓝海,“空间大但更为难做。”他说,像前面提及的3800万名建筑工人99%都是在线下“跑”。面对这种市场现象,不断有人质疑“给建筑工人甚至民工推APP靠谱吗?”
刘伟斌很乐观。同样对标蓝领市场,他说日本就产生了一家估值400亿人民币的“洗碗工公司”,“这家公司掌握了全日本洗碗工人的各类数据信息,可以匹配众多服务。”
他说在线上,目前工付宝通过开放平台以及不断推出产品和服务进行推广,吸引用户。“我们采取方式是通过B端也就是建筑企业项目方(项目经理)用工付宝为C端(工人)支付工资,先解决了一些B。”但这里问题在于,如何才能把B从线下带上来呢?
“B的最大需求就是融资,那我们给B提供的好处(服务)主要就是授信。他们使用工付宝平台支付工资越多,数据显示其信用越高。”工付宝还通过解决传统贷款开票业务,为B提供便捷服务,“这样B可以解决部分C,再让C影响更多的C使用工付宝平台,为此还专门为C开辟生活消费场景的业务,增加粘性。”
而线下的地推过程,困难则远高过针对白领群体的APP产品,刘伟斌说,因行业特性,工付宝前端主要用户中的C大多是较底层的蓝领(包括民工)群体,“他们对互联网甚至存在抗拒心理,在其认知中,网络存在很多欺骗手段和行为。”
不过麦硕也谈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工付宝刚做地推时,他们以为农民工肯定少有苹果手机,就先推安卓版,“进到工地后,发现这个群体与我们想像不一样,他们很多人在用iPhone6,问我们有没有苹果版?” 不过他也说,总体来看,建筑工人的智能手机普及率还仅达到60%,版本偏低,相对于白领、学生群体,蓝领地推更为困难,“在一线做地推时,我们也会和供应商联手补贴红米手机。”
正因为困难,对于单纯的互联网团队就形成行业壁垒。而工付宝的行业背景就成明显优势。成建在建筑行业的圈子人脉,丰富市场资源,不仅提高工付宝的专业起点,也降低了其市场推广成本。刘伟斌说,他们第一次地推是与当地政府互相配合进到工地上的,“一方面地方政府有对传统企业互联网改造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我们品牌的权威性。”
目前在移动互联网中,一款App产品的地推成本大约为150-200元;而P2P平台获取新用户成本为400元。但事实上,工付宝地推成本更高,“民工群体对于补贴敏感度比白领要强。”
“成本是我们目前的问题。从将一个客户从线下拉上来,到真正开始在工付宝平台上做应用,现在确实还存在一些交易成本的问题。”麦硕坦诚地说。
延伸阅读
企鹅智酷岁末重磅!2015中国互联网金融趋势报告
互联网金融安全老生常谈 却鲜有做到者
互联网金融首入十三五规划 好好理财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