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潮背后:允许失败更应该理性

软文营销 2021-07-09 20:32www.168986.cn短视频营销

州9月24日电(王逸飞 高怡)张敏,16岁时开始创业,时至今日已拥有“中国狼蚁网络推广SCRM营销教父”等头衔,其“钓客”项目获得A轮融资,单日订单数破万。陈恺,27岁,从草根投资出来后创建“佰亿猫金融”,上线初期就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童远鹏,2015级应届毕业生,目前正打造鲜花订制O2O平台,此前也尝试过酒类电子商务、在线英语对练平台等项目……

放眼身边,创业在今天似乎成为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大量的成功创客,已然扛起了浙江大学生创业大旗。很少有人注意,这些创业成功典型,在浩浩荡荡的大学生创业大军中,仅占2%—5%的比例。在创业创新浪潮下,更多人是“默默无闻”,甚至成为了“前车之鉴”。

7月,从某高校机械类专业硕士毕业的杨波(化名),进入杭州一家民营企业从事技术工作。工作未到两个月,没有期待中的高薪,没有理想中的激情,他觉得索然无味。近两天,杨波开始琢磨创业。,在与友人的一次交谈中,友人抛出一连串关于“资金、人脉、经验”等问题,深感创业之艰的杨波,被迫将创业梦搁浅。

浙江是创业创新的沃土,这里诞生过马云、丁磊式的奇迹,对于满腔热血的大学生而言,是否只需凭一身勇气、或是家中资金作后盾就能换得励志传奇般的成功?恐不尽然。对于更多人而言,像杨波一样,创业更需量力而行,理性为先。

浙江造创新创业沃土

如今在浙江,创业“新四军”的说法颇有意思却也准确,它们是以浙商系为代表的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以浙大系、清华系为代表的大学科技人员创业者,以“千人计划”专家为代表的留学归国创业者,还有一支就是以阿里系为代表的大学生创业者。

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在浙江愈演愈烈,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正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并受到越来愈多关注。

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到访浙江大学时,曾勉励同学们用创业创新的成果,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上月,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高校建设创业学院的意见》,提出到2017年,在浙江省建设30所左右示范性创业学院,形成10万人左右在校生规模。去年,2014届浙江大学生毕业的就业跟踪调查显示,创业率已达到了5.04%,高于全国高校水平。

吸引浙江省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是弥漫在之江大地上的跃跃欲试的氛围。

8月27日,投资过百度、腾讯等企业的国际投资机构IDG资本宣布,其在杭州的办公室开业。落户杭州的原因是“杭州正在成为中国第二大创业中心,我们希望离创业者更近”。

还有一组数字目前浙江仅杭州便已有40多个众创空间,每月都会新增创新项目超过100个。而杭州平均每天有11个大学生创业当老板。

对于目前的创业潮,杭州创业发展促进会(时代强鹰)副会长、秘书长王承超表示“老一批浙商的闯劲,造就了这片创业热土。”目前,他正致力于搭建“浙商导师”与“优秀大学生”的桥梁,帮助大学生创业。

他认为,如今在浙江有“创业新四军”的榜样作用,有政府政策红利的扶持,有众多承载创新创业的平台搭建,为每一位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创业氛围。

梦想背后还有“九死一生”

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正在变得“简单”,曾经的理想似乎也触手可及。

“找不到好工作?没事,大不了自己创业。”今年刚毕业的张明(化名)经常接到父母给自己宽心的电话。创业是理想,也更像一个避风港。

“身边的同学们在聚会聊天中,张口闭口就是‘O2O’,‘XX公司合伙人’。你要说你在哪上班,人家就觉得你没上进心。”张明说。在许多大学生看来,想要获得成功,似乎非创业不可。

大学生创业者谈到最初对创业状态的感受时,“自由”、“挑战”与“激情”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智联招聘发布的创业原因调查显示,有20.8%的受访者选择“创业是自己的兴趣所在”,19.3%的毕业生选择“创业是为了挣钱”,而有5.4%的大学生选择创业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但在专业人士看来,许多大学生的“创业”却并非创业。浙大乐创会创始人卢艳峰告诉记者“目前浙江创业氛围很好,但创业却也成为一种时尚,酷炫,仿佛不去创业就是OUT了。而且大学生创业选择的项目部分属于异想天开型的,部分属于复制型的。现实需要创新型、技术型的项目。”

“仅怀着一腔热血,就幻想着自己只要去创业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而对创业的概念,对行业隐形的壁垒和门槛却知之甚少。这是许多大学生创业伊始的真实写照。”卢艳峰说。

一个数字则证明着这场创业大潮的“惨烈”。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创业一年的存活率只有4.6%,而成功率则更低。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并不为过。

鼓励声中别忘“理性”

大学生创业,本身是值得肯定的一件事。正如致力于投资和引导大学生创业的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所说“只要是创业项目,本身就有很大的失败概率,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有收获的。”

而在许多“过来人”看来,如今方方面面鼓励大学生创业、宽容创业失败的,也更应强调“理性”二字。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就曾表示,大学生创业不能过多鼓励,因为有些可能根本还没有做好创业准备。

陈恺在创建“佰亿猫”之前,曾在草根投资工作过。“我刚开始做团购,发展很顺利,每天营业额有两万,后来失败了。那时经验和人才都没有,自身管理不专业,两次失败后发现自己能力有很多不足,必须要去大企业学习管理和运作。”

“感谢在外企五年的历练,公司有很完整的培训体系,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目前是浙江传媒学院客座导师的张敏,谈起当年的就职经历坦承“受益匪浅”。

浙大创业青年俱乐部副秘书长郑斌予有着相似观点,不是说鼓励本科生创业,一般博士硕士、还有科技成果的教授,或者有一定工作经历,这种成功率更高。

“大学毕业要不要创业因人而异,创业风险系数很高,有些人刚好有这样的机会,对绝大多数人来讲还是要先工作一段时间,否则缺乏社会阅历很容易掉坑里。”张敏建议,大学生应该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市场。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