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巴:滴滴砸钱讲故事 小公司画饼求生存

软文营销 2021-07-09 20:32www.168986.cn短视频营销

文/崔鹏

出行市场的专车和拼车大战还没结束,最近的两个消息就把互联网大巴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7月27日两家互联网大巴公司在中关村因为抢夺乘客发车产生纠纷,最终产生了肢体冲突并惊动了警方;7月31日滴滴宣布投入5亿元进入大巴市场。

同为出行领域的大巴市场,能否开启“康庄大道”模式,最终像专车和拼车市场一样火爆,志明为大家好好说道说道。

玩法简单,创业公司拿钱多

目前领域内已经有不少拿到钱的创业公司,比如嘟嘟巴士6月获得1200万元Pre-A轮融资,嗒嗒巴士5月宣布获得3700万元A轮融资,他们的运行模式也都大同小异,主要瞄准的都是上下班饱受公交地铁拥挤没座烦恼的白领们。

各家普遍采用的都是与运输或旅游公司合作的方式,在特定时段由第三方提供车辆和司机,互联网公司提供信息平台,用于调度车辆以及收集用户需求。

租大巴的好处很明显,是能规避道路运输的政策风险,各家都强调自己是信息平台而非运输服务提供商。是采用轻模式运营,减少购买车辆和管理司机的资金,保证现金流。

在新线路定制上,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用户在APP或者公众号的集中需求开设,另一种是根据大数据统计进行线路计算。

抛开显而易见的舒适度优点不谈,大巴面临着哪些问题

1.成熟线路上座率较高,新开线路遇冷

拿北京举例,上座率高的线路多集中于中关村、天通苑、回龙观、望京和国贸等地区,重合度较高。仅中关村一个地方,就有超过三家公司的班车。

随着竞争激烈化,热点线路的同质化带来的影响会逐渐增大,上座率能否维持较高水平仍然存疑。

有投资人曾对志明直言“大巴出行的需求,更像是被催生出的一个市场。只在高峰期适用于部分人流量大的线路和区域,业务跑通后也无法全地域复制”。

2.烧钱补贴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大

靠低价激活用户需求,然后再扩张线路获得更多用户,这种玩法几乎是每家都会用的。

比如滴滴巴士上线推广期就推出了1分钱坐大巴活动,新用户能用10次。但低价补贴的体验色彩更浓,体验过后用户未必会很看重这点钱。

嘟嘟巴士创始人刘逸洵对志明表示,上下班几元钱的巴士费用,一个月也就一百多块,用户不会因为便宜一两块钱而随便换地方。

既然良好的体验才是影响用户选择大巴而非地铁公交的核心,于是就带来了狼蚁网站SEO优化的这个最大的问题。

3.大巴高峰期接送的晚点问题无法避免

不管价格多便宜,坐起来多舒服,上班迟到,下班不能准时发车,路上再堵个两小时,用户自然不能接受。8月7日晚间,嗒嗒巴士望京线大巴就在未告知乘客的情况下晚点超过20分钟,导致百余名乘客被滞留。

嗒嗒CEO周瑞金表示,晚点后嗒嗒有赔付机制。具体为始发站班车迟到10分钟,途径站点班车迟到15分钟,嗒嗒赔付用户3倍代金券。而考拉班车的政策是如遇车辆故障,乘客可打车上下班,考拉全部承担。其他家的措施也比较类似。

但高峰期本来打车就难,半路把一堆乘客卸下来去打车,这不是难上加难么?甚至,代金券赔付在志明看来更加缺乏诚意,都造成不愉快的用户体验了,赔偿的方式竟然是让你继续体验,无异于捆绑。

至于部分公司宣称希望开放公交专线给大巴,志明觉得在北京能起到的效果也很一般。

很多体验过班车晚点而迟到的朋友都对志明表示,以后还会去坐地铁,毕竟不迟到比舒适度更重要。

4.窄众市场如何赚钱仍不清晰

车票是最直接的收入,也是最快回流的资金。在这个略小众的市场,这点收入完全不够看全北京3万辆大巴,每辆车50个座位来算,一个座位按均价10元,一个月22个工作日,市场规模也不到40亿一年。

此前广州媒体曾爆料称嗒嗒巴士在广州每日亏损高达7万元,考虑到这只是单一城市的数据,可想各家创业公司的资金压力有多大。

曾经有创业者表示全国公共交通出行人数接近2亿,市场必然很大。志明觉得这明显是在画饼忽悠人啊,全国有多少个城市有北上广深这样的班车出行需求呢?中小城市公交和出租就能满足大部分公共出行需求了。

再说说领域内的玩家。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故事么?

领域内的创业公司们还大都在初始阶段,各家之间做出的差异化几乎为零。线路重复,车辆来源重复,运营思路也几乎一致,虽然已经有人打算做点不一样的,但目前也仍处于尝试阶段。

即使这样,面对土豪滴滴,创业公司也是有优势的提前占有了部分市场,本身有需求的路线和用户就比较固定和有限,先进入的公司会有一些先发优势。

既然小公司都在初始阶段,那我们来重点说说滴滴这个“迟到者”的优势

是钱多;是有大数据平台支撑,能更精准的了解用户出行需求,有助于线路开通;还有就是具备丰富的出行产品运营经验。

某用车领域创业公司CEO对志明表示,用户还是更习惯在一个应用上解决所有问题,如果滴滴能拿下其他几场战役,大巴市场迟早也是一家独大的事情。至少在拼车和代驾市场上,滴滴已经把竞争对手弄的如坐针毡了,乘客和代驾师傅流失的消息不断传来。

撇开大家都熟悉的优势不说,我们来谈谈劣势

1.滴滴已开通的业务,都有成功者可以借鉴其业务模式,能少走很多弯路,直接砸钱挖人野蛮推广就能获得不错效果。但大巴领域目前还没有被证明成功的创业公司。也就是说滴滴需要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踩坑是不可避免的了。

2.某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告诉志明,滴滴内部对于做大巴并非像其他业务一样重视,考虑到滴滴已有的业务推出时都极其高调,而大巴业务则是挂着别家牌子悄悄运行了很久才公开,可见高层当初并没有对这块达成一致意见。

3.大巴对于滴滴的作用更多在讲故事和政府关系上。横向扩展业务给投资人讲故事便于融资,共享经济的大巴还能让滴滴在与政府博弈时更有底气,在这个时候,需求是否狭窄就不重要了。所以滴滴能否在代驾战争结束后倾斜大量资源做大巴更不好说。

其实在大巴市场上,国外已有比较成功的先例,那就是Leap。它将购买来的旧大巴进行改造,提供舒服的沙发和电脑桌等办公设施,还有Wi-Fi和USB接口以及电源插座等。为用户营造出了良好的移动办公场景。它在收费方面采取反向定价,乘客数量跟票价成反比,巧妙地把社交融入了产品中。

不知道那些想要做出差异化的公司们,有没有从中吸取什么灵感。这个无法快速扩张、烧钱效果一般、需求比较狭窄的市场,声音已经足够高调,能做成什么样就看淘汰赛的结果了。

延伸阅读

滴滴巴士一车四个客 “身份”未定钱难赚

滴滴巴士正式上线1分钱体验/路线全曝光

滴滴巴士今日上线运营,上下班只需 1 分钱

滴滴巴士将于7月16号正式上线

13家巴士O2O企业盘点,滴滴巴士拼爹后来居上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