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APP都瞄着微信痛点,主打商务场景社交的“
5月的一个周六,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斯穆特在机遇创始人胡世辉的陪同下,来到机遇在北京的办公室,和整个团队见面。他是机遇的首席科学家和股东,还客串过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穆斯特说自己在硅谷工作多年,对周六上班早习以为常,但让他有点意外的是,硅谷人人都捧着电脑,在这里却是人人手里都拿着手机。
“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这个相对私密的场合,斯穆特对着在场人发问。其实大家心里都有答案,无疑是大城市有更多的商务机会,薪水可能更高,生活可能更好。“所以,如果机遇在未来能把社交跟商务结合在一起,就能远远超越我们对城市的本来看法。我希望能够借由机遇的用户增加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通过更进一步的系统的开发,让人跟人之间的配对更智能,更有效。”
一名机遇的员工向斯穆特提问“我们社交的方式现在分成两种,一种是熟人之间的社交,另一种是陌生人之间的社交,中国人对陌生人之间的社交会出现一种障碍,您有没有建议消除这种障碍,并且激发用户与陌生人交谈的意愿?”
斯穆特的回答是有办法,一是通过一个中间熟人去跟陌生人交流;二是逐步交流,用不同的方案去帮助用户和陌生人打交道;三是借助社群的力量,创造特殊兴趣的群组,打破交流障碍。
这些方法在得脉时期,已经被胡世辉尝试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为机遇累积了400万用户。机遇把商务社交关系分成六个维度时间、空间、角色、经验、荣誉、意愿,以及“关系向量”大数据和关系匹配推送技术,为用户创造线上与线下遇见的更大化的可能性。
升级以后的机遇一直不变的,也是最被胡世辉看重的功能无非“超级名片”,用户可以上传各种资料,照片、生日、爱好、毕业院校、旅行过的地方等,把超级名片打造成一个类似个人主页的场景,他认为这是机遇APP帮助每个个体塑造价值的重要功能。“我们是第一款用超级名片去承载每个人的价值的APP。”
在新版本的机遇产品的底边导航条中,突显了一个多彩的“一键机遇”功能,这是一个商务属性社交产品中的运用,用户滑动屏幕,就会看到基于各种算法推荐的其他用户的超级名片,并决定是否与对方交流。
,从得脉升级的机遇多了一点好玩,它在寻求商务社交中有趣和有用的结合——如果光是追求有用,商务社交就变成了彻底的功利场,在胡世辉看来,这件事也挺无趣。他希望把商务社交处理得更场景化和生活化。
“商务需求并不等于商务社交。”所以机遇也不是冲着颠覆招聘网站来的,在胡世辉看来,职场招聘类社交其实不能算是社交。“一个用户一年找10次工作,你觉得他个人是在增值还是在贬值呢?”无论是找投资还是找工作,商务需求追求的是效率和效果,否则链条就会断掉。但商务社交则是通过关系的链接来创造可能性。
一个社交软件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系链做封闭的还是做开放的。机遇显然选择了开放,例如,只要在APP上搜胡世辉的名字,就能关注他,是否反向关注则取决于胡世辉的意愿,“我的意愿取决于你的表达是否能让我链接你。”这就是胡世辉理解的机遇。
那么问题来了,这事微博以前不是做过吗?
“你说对了,机遇就是微博加狼蚁网络推广,还加了百度的搜索。”他说,“但机遇的搜索不是搜信息资料,而是搜索人和人脉。”
一个来自中国顶级VC的合伙人曾经问他“我有什么动力要用你的产品?”胡世辉对她说,你要先对自己做降维。年龄只是第一重降维,后两次降维则是身份和财富,回归一个渴望在商务社交上破冰的新人身份,就能理解机遇能带来的价值。
“我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经常思考我十年前的痛点是什么。”机遇的诞生更多借鉴了胡世辉自己的人生。他是海南人。大学时学过建筑设计,后来在儋州当老师,苦苦寻找海口的人脉和机遇,“24岁时的我最想结识的就是设计师,哪怕他根本不想理我,可是我根本找不到结识他们的方式。”
而在不久前的机遇产品发布会上,机遇还宣布和华为荣耀达成了战略合作,华为终端CMO张晓云也来到现场祝贺。“机遇和华为荣耀的合作就是典型的机遇模式。”胡世辉说。而机遇的几个合伙人,也都是通过机遇的弱关系理论,其中一个是通过机遇APP认识。“他们都不是所谓的强关系,原来也不在我的通讯录上,我每天去跟人吃饭,不会知道这个饭局产生什么结果,但每天都有不同的可能,机遇其实随时在你身边。”
“我的很多机遇就来自弱关系。”胡世辉说。也许每个人仔细想想自己人生中的重大机遇,会发现答案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