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陨落启示录:创业进入2.0 用户变聪明
Color陨落启示录创业进入2.0 用户变聪明
有报道称,照片共享应用Color CEO兼联合创始人比尔·努耶恩(Bill Nguyen)已经从公司失踪几个月了。
这听起来有点令人吃惊。但当我在Twitter上发布该消息后,最普遍的反应就是什么,Color还在?
有许多因素导致了Color今天的衰败,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1999年2000年成功创业后,在硅谷创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努耶恩缺乏对这些变化的了解。
人们普遍注意到了人、科技和公司的变化,但很少注意到在硅谷创业上的变化。努耶恩在推出Color时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但更糟糕的是有知情人士称,当有人向他解释这一切时,努耶恩却置若罔闻。
发布一项新服务的确无法确保成功,但没有比发布Color更糟糕的了。努耶恩对Color的远大抱负让一些记者持观望态度,但他的远大抱负却没有体现在真实的产品中。在上百万的图片共享网站中,Color只是其中一个,而且用户界面相当糟糕。
更糟糕的是,在没有赢得任何一位用户时,Color就对外吹嘘赢得了4100万美元的投资。努耶恩还称,红杉资本认为Color的创意很大胆,对Color的投入相当于他们初期对谷歌投入的两倍。努耶恩的此番言论几乎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这是一个很古怪的对比,Color是在一个完全不期、不同领域创建的一个完全不同的公司,为什么将其融资额与谷歌融资额相比较?
原因是努耶恩在创建前两家公司时处于一个不同的时代,当时第一轮融资很重要。因为当时互联网还是新鲜事物,网民数量相对少。赢得投资就意味着将拥有更多资源,购买昂贵的域名,进行气派的产品发布,从事大规模的营销活动。
但进入Web 2.0时代,这一切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主要是围绕如何创建一家公司的整个经济发生了变化。创业成本更低了,创业者不再为了华而不实的新闻发布而去融资。融资额降低,创业者就保持了公司的控制权。
营销活动也发生了变化。先行者优势已经不是很明显了,拥有成功的产品、稳定的用户群和极具潜力的增长前景,商业化才会成功。,成功的创业之道是适度融资,开发出可行产品,推向市场,反复更新,直至用户接受。
在Web 2.0时代,人们不再被告知使用何种产品,他们会主动使用某种产品。如果好用,还会推荐给他们的好友。很明显,只有两星评级的Color不属于这种情况。金钱和远大抱负不能成为捷径,互联网市场已经变得很拥挤,用户也变得很聪明。
这是一位Web 1.0创业者留下的一个教训,我想起麦克斯·莱夫勤(Max Levchin)推出Slide时的情形。在PayPal,莱夫勤想出一个聪明的办法用户向一位好友推荐产品后就会获得20美元奖励。结果这产品迅速传播,用户获取成本远低于其他公司。
但对于Slide,莱夫勤惊讶地发现,他的经验、团队和现金,所有这些都不管用了,他在20世纪90年代末的那些手段已经不起作用了。莱夫勤很气愤的说“你总不能强迫用户使用你的产品吧。”
努耶恩发布的是一款图片共享应用,他的发布计划就显得更无关紧要了。在本已拥挤的该市场,对于用户而言,产品质量和好友是否在使用是最重要的两件事。在这方面,Color一个方面都不占。
相比之下,Instagram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公司创始人凯文·西斯特罗姆(Kevin Systrom)最初只进行了小规模融资,招聘了少数几名员工,目标也很简单。在战略、风格、产品和CEO等方面与Color正好相反。
努耶恩已经不能再驾驭媒体了,当放弃了Color的用户得知努耶恩出走的消息后,却在社交媒体上开起了玩笑,Color已今非昔比。其实,联合创始人彼得·范海姆(Peter Pham)和派蒂(DJ Patil)的迅速离职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Color的衰败。
如今,努耶恩已经出走,或者至少是拿着工资不露面,休假去了,也没有必要对Color寄予太多的希望了。当初仅仅一支团队就价值4100万美元,如今看起来有多么愚蠢。这些公司的结局往往是创始人表现好坏的结果。没有优秀的产品,一个伟大的抱负最终只是一个幻想,以及少得可怜的用户。
在Color发布后,我曾与努耶恩的一位好友聊过。我向他解释了Color的战略为何不可行。而这位好友无奈地摇摇头,他说,在Color推出之前曾劝说过努耶恩,直至两人闹僵。这位好友说,努耶恩曾创过业,总认为自己更了解情况。
在硅谷有一个奇怪的矛盾投资者既看重连环创业者的经验,又在意年轻创业者的新鲜眼光。这两个方面各自都有成功的案例,但不可能出现在同一个创业者身上。无论属于哪一种,创始人都要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局限,善于倾听,以实现互补。对于一位出色的年轻创始者,他们通常会请教经验丰富的投资者和顾问。而对于一位连环创业者,则需要做相反的事。
本文编译自PandoDaily,作者萨拉·莱西(Sarah Lacy)是科技博客PandoDaily创始人兼总编。
(有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