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良好UI的32条建议(下)
继续上周末的“打造良好UI的32条建议(上)”吧,今次是剩下的16条。这里进入译文。
17.呈现状态信息尝试在内容条目中呈现状态信息。例如,邮件列表中可以展示已读或未读,发票列表中可以展示已支付或未支付等等。让用户了解内容条目所处的特定状态,这也是一种信息反馈方式,使用户知道他们的行为是否产生了正确的结果,或是让他们了解接下来需要执行怎样的操作。
18.在Call to Action中让用户了解可以得到的好处想象一个页面中的两个按钮。一个写着“帮你省钱”,一个要你“注册”。我打赌点击第一个按钮的人会更多,因为一个孤零零的“注册”难以展示产品的内在价值。或者,展示好处的内容也可以放在距离Call to Action很近的地方,以便让用户知道为什么要去点击按钮。,不是所有的按钮都需要展示这样的文案;那些任务驱动的“普通”按钮更适于对转化率没有什么要求的环节当中,或是需要用户反复执行的操作上。
19.使用直接操作代替情境菜单有时,可以让某些特定的界面元素具有交互性,来触发显示相关的任务选项,而不是直接提供一系列关联性不强的动作列表。例如,当呈现一个数据列表时,我们通常需要允许用户对每条数据进行操作。你可以让用户通过鼠标悬停使每个列表单元中的相关操作呈现出来(删除、重命名等等)。一个关于直接操作的常见案例就是点击数据条目本身(譬如一段地址信息),使其进入编辑状态。相比于无视上下文情境而直接展示各种操作选项,这种交互模式可以让用户更加聚焦于当前的目标,减少界面复杂性和操作步骤。但要记住,对于一些较为常规的、情境化确实不强的普通操作来说,情境菜单仍有它的用处。
20.直接呈现表单直接将注册表单呈现在landing页面当中可以带来诸多好处。,我们可以从流程当中节省出一步,减少一个多余的页面,让用户更省时。第二,直接将各表单字段呈现在这里,用户就能对注册流程的长度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这种做法的前提是你的表单确实足够短;,你的表单也应该足够短,这应该是你的设计目标之一。
21.使用动效,而不是突兀的切换
有些界面元素会随着用户的行为而隐藏、呈现、移动、缩放。如果能让这些反馈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出来,那么它们将更加容易被理解。动效,让反馈行为得到刻意的延缓,这可以使用户的认知过程得到尊重,给他们更多时间来理解界面元素在位置和尺寸上的变化所代表的意义。不过要记得,如果动效过程超过0.5秒,用户通常就会产生“缓慢”的感知。所以对那些需要快速完成的交互任务来说,动效的持续时长一定要控制好。
22.尝试渐进式吸引,而不是急匆匆的要用户注册与其不明不白的让用户立刻注册,为什么不让用户试着执行一些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产品的价值与个性呢?一旦用户了解了产品的价值,并知道怎样去获得它,他们就会更愿意完成转化。渐进式吸引可以尽量推迟注册流程,给用户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去体验你的产品。
23.少些边框,少些干扰边框会对页面中的主要内容产生干扰作用。用户的注意力,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因为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只能抓住那么一点点。诚然,从设计的角度说,边框可以用来清晰而准确的界定空间范围,但,它们也会消耗用户的认知能量。想要清晰的定义界面元素之间的逻辑关联,又不会过多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你可以试着通过优先级、对齐、背景色、字体等方式对元素进行分组。在使用一些比较抽象化的UI设计(原型)工具时,我们很容易把线框矩形放的到处都是。在实际界面中,这些线框矩形会带来一种隔离感,使其中的内容脱离页面整体的逻辑控制。,包含过多条条框框的页面总会给人一种嘈杂凌乱的感觉。有些时候,在这里或那里放一些分隔线还是有用的,但尽量思考一下是否有更清爽清晰的方式,既确保逻辑关系的体现,又能减少对主要内容的干扰。
24.体现好处,而不是陈述功能以目标为导向,人们更关注产品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好处,而不是产品具有哪些功能。“好处”可以更加清晰的定义产品的价值。Chris Guillebeau在"The $100 Startup”当中写道,人们非常关注于拥有更多的爱、金钱、认同、能自由分配的时间;希望有更少的压力、矛盾、麻烦与不确定性。当你向用户介绍产品时,我相信总会有一定的空间来向他们展示产品所带来的好处,能帮他们解决的问题,等等。
25.做好空数据状态的设计不同的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向用户展示0条、1条、10条或成千上万条数据,它们可能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从空数据状态到多条数据的过渡。很多时候,我们会非常在意数据的展示形式,却忽略了初始状态下没有数据时的形式,这会让用户觉得产品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设计。在很多应用里,空数据状态就是个冰冷的世界,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只能看到一个空白的界面,没有任何引导。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让空数据状态成为引导用户学习,甚至是建立情感关联的良好契机。
26.默认参与“默认参与”的意思就是让用户在默认情况下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便可以触发某种行为(默认选中)。与之相对的是“默认不参与”,也就是用户必须执行一个选择动作,才可以触发参与。“默认参与”的策略有两点好处, ,它可以减小行为流程中的阻力,因为用户不需要做任何事;第二,它是一种有效的推荐机制,用户会觉得,“既然他们推荐这样做,说明多数人会这样做,那么我可能也该这样做”。,这种策略时常会引发争议,它会被看做某种低劣的营销策略,因为很多产品会故意降低“默认参与”文案的可读性,有些则会在里面玩文字游戏,例如使用双重否定等等。要正确而有效的使用这种方法,你需要让文案清晰易读,容易被正确的理解,使用户明白其默认的含义究竟是什么。
27.保持一致,不要让用户重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