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身家刘强东:我还是一名屌丝
今时的刘强东,有些不同往日。西装笔挺、温文尔雅,端坐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一间小办公室里的刘强东,随身只跟了一个助手。见记者进来,他起身整理了下西装,主动伸出手。纽约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他身上拢出一层柔光,给人一种稳重又不失强势、温柔却暗藏蛮力的印象。
这显然不是微博上不留情面、一点就着的“火药桶”;也不像八卦里风流莽撞、痴心一片的男主角。
东哥变了。这是人们对他最大的感慨。
东哥没变。这是他丢给外界的最终答案。
关于成长,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变与不变间种种纠结和感悟;关于自己和京东的今时往日……刘强东的话匣子,罕见地打开了。
在京东上市这样的大事件间隙,抓刘强东做采访可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他实在太忙。
受邀观礼京东IPO的,除了海内外50余家媒体,还有股东、校友、一起在中关村站过柜台的京东老员工,甚至投资银行工作人员的父母……如此规模让纳斯达克不得已给出了“限客令”。
不过对于这样的“高压”,刘强东早已见怪不怪,应对自如。“我还是一名屌丝,只愿过简单的生活,否则不会开心。”面对上证报记者关于“成功”的问题,他这样回答。
蜕变第一代互联网人大多出身草莽,穷学生刘强东是个典型。
从钟爱物理化学的中学生,到听从老师意愿而选择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大学生;之后弃政从商,最终登上纳斯达克——刘强东完成了多次蜕变。
最近一次置于公众视野的,是他删掉所有微博、远赴美国学习近一年。
回归时,减重36斤、改喝红酒;收敛锐气,充分放权;享受工作与生活。从2004年创业起连续狂奔十年,在美国的这段学习让刘强东的状态回到最好。
“我每年都在放权。”
刘强东说,自己在美国学习期间,基本没有管公司事情,只开过两次会,接过两次助理的电话。
“(京东)上市的事情,主要是CFO在做,我只花了1%的时间。从5月12日路演开始,才全程参与,之前花的时间很少。”
这和之前的强哥简直判若两人。
“那时候每天都要开的早会,现在基本降到一周一次的频率,且只与核心团队沟通即可。”
他细细算起账来,“我95%以上时间花在团队上,寻找最合适的人,和团队沟通交流。无论企业如何增长,追求没有改变;5%时间花在公司战略上。”
但无论如何,刘强东不愿放弃对公司的控制权。
他坚信,高速增长的创业公司,最大风险是内部失控,所以必须保证创始人对公司有控制,才能一心一意地发展公司。“有的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公司,很多精力都放在和投资人博弈上,我们不愿将时间花在这儿。”
刘强东希望能多考虑用户体验,将时间放在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上,放在未来的增长上。
无论是删光微博还是和苏宁大打价格战,刘强东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强势激进,而他坦言这是外界对自己最大的误解。
今天摘得事业成功的桂冠,刘强东依然认为这并非快乐的本源——“我的目标没变,只想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当一个好人。”
命运成功的人大都有共性——执拗,坚硬不折。刘强东身上,则更多了一分坦诚。
直到今天,刘强东从不讳言自己来自农村。1974年2月14日,刘强东出生于江苏宿迁骆马湖边上的一个农村,父亲是船厂工人。祖籍湖南的他天生有一股冲劲。这也为创业之后的他赢得了“电商界第一火药桶”的称号——,这是后话了。
和那个年代其他来自艰苦农村的孩子一样,刘强东幼时能够获得的资源少得近乎可怜。父亲每月12元的工钱要养活全家,每天的食物是各色红薯制品;难得有一餐吃肉,吃完后开水冲过的油花都是孩子们争抢的美味。
当地小学的条件也是艰苦异常。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是小学二年级毕业的。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是小学三年级毕业的。校长是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是全校文化水平最高的。
直到高中,这样的状况才有所改变。“教育资源越来越好,这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时期。”
刘强东不止一次表达了这样的感慨。他最常提到的是一位齐姓老师,这位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从政,将来能够在自己权限范围内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这样,刘强东放弃了自己一直想上的物理系或化学系,选择了他当时认为与“当官”关系最密切的专业——社会学。
命运仿佛跟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当刘强东背着蚊帐、被褥、脸盆、茶缸,以及东拼西凑的500元钱从宿迁千里迢迢而来时,等待他的却是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刘强东讲了一个故事大一下学期,同宿舍的张峰(音)看中了外语系的一个女生,天天跟着人家去上自习,终于把那个女孩说动了,同意跟他一起去校园里走一走。然后全宿舍的弟兄都特别激动,等着他。张峰(音)回来之后往床上一坐,就在那儿闷头抽烟,一声不吭,问他怎么了,他说和女孩子开始谈得很高兴,谈到对方发现自己学的是社会学专业,然后就说算了。为什么呢?将来这专业太难找工作了。
虽是调侃,但这在当时还是给了刘强东很大刺激,“工作不好找没关系,可是找不到女朋友很可怕呀。”在这样的刺激下,刘强东自学了在当时看来高深莫测、也是他认为最能吸引女孩子的第二专业——计算机,并且自学编程,由此奠定了他与互联网的缘分。
情怀出身贫寒的创业人总有一份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将这种情怀转化成始终不渝的行动,却不是一件易事。
20岁的刘强东,打上大学第一天起就告诉自己,绝不能再问家里要钱。
做家教、抄信封、推销书、写程序,他是全班第一个用上大哥大的人,还没毕业就赚了20多万元。
而所有这些“零敲碎打”的辛苦钱,却在第一次创业时赔了个精光。
刘强东坦言,自己是个吃货,而且喜欢做菜,本着“民以食为天”的淳朴观念,创业选择了开餐馆。
“背着俩书包,里面装着从邮局取出来的24万元现金,没经过任何讨价还价,就把看上的那家饭店盘了下来。”
给完钱之后,老板问他需要做什么,刘强东说需要你走了,接下来就是我的了。6个月后,房东来收房租,刘强东才意识到,那餐厅是租的,自己并没有做好准备,对相关的法律等方面更一无所知。
这都没有浇灭他创业的热情。刘强东还特意去买了20多块卡西欧手表,给餐厅所有员工一人一块,这在当时是很贵重的礼物,200多元一块,但东哥毫不手软,因为他要“表达心意”。
这还不是全部,他还给所有员工涨了工资,重新安排宿舍,装了空调,甚至改善了服务员的伙食,之后就不再去过问餐馆,放心地交给餐厅的老伙计经营。
直到半年后,刘强东发现自己一直在贴钱,伙计内外勾结只想贪钱,自己从外面辛苦赚到的钱仍在不断往餐厅里投,资产从此前的20万元变成了负债20多万。
这让刘强东第一次开始认真思考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问题。
“为什么你对员工这么好,而他对你这么不好。你真的没有亏待他,他的工资、吃坠是待遇方面都比以前要好;可是以前每个人还踏踏实实干活,而现在却都是想捞自己的钱。”他不断问自己。
在有了更多经验后反思,刘强东将这次创业失败归咎于自己。“对员工疏于管理,没有明确企业制度,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企业的价值观。”
于是,在后续刘强东所有的待人处事原则中,“贪腐”成为绝对不容触碰的价值底线,这几乎也成为每一个京东人的共识。
如今,在京东中有一张人尽皆知的表格,上查每个分公司高管,下考5万余名员工,以能力和价值观作为考核标准,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价值观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匹配与不匹配的区别;而在一个创业型企业,企业的价值观往往就是创始人个人的价值观。”刘强东并不否认,在京东内部也是如此。
京东的价值观非常简单——正直、激情、创新。如果一个人能力有问题,他还将获得两次转岗的机会,如果是价值观的匹配有问题,那么只有说对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