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一怒,诸神退位?
小刀马
董小姐很生气,据说股东大会居然没有“礼貌性”的掌声。有媒体报道董明珠在10月28日格力股东大会上“发飙”,“我进来了不鼓掌,这是第一次”,“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能把我怎么样”。在这个云集着众多千万级富豪的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很霸气。更主要的是相关的议案没有通过,中小股东这次不买董小姐的账,让董小姐的谋划不能实施,才有冲冠一怒。
显然,股东们不满意,选择“用脚”投票。董小姐尴尬了,虽然,市场也在解读格力在下一盘大棋,在为未来转型谋划,也寻找着更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和方向,从专一性到多元化转型需要很多阵痛,如今格力迎来了这种阵痛,这是比海尔、美的等传统家电企业来得较晚的一次阵痛。股东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中小股东而言,投资是看好当下的发展,如果没有“分红”显然是对自己投资的“抹杀”,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自然会心生不满。更何况对于格力造车也是众说纷纭。
大家的视角不同,存在分歧自然也可以理解。事实上,当初格力电器提出收购珠海银隆的时候,非议就不断,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声音。据悉在媒体采访中,格力也表示,格力收购银隆的确为造车,董明珠发飙和中小股东串通投否决票只是断章取义。据华夏时报报道,11月4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回应15项议案为何没被通过时表示有人花钱到股东现场搅和。各执一词的背后其实还是对格力转型的一种探讨和摸索,最终是否能够如董小姐的愿,还要看董事会的决策。
对这则消息的确定性我们无法考量,但起码可以看出中小股东对格力造车不看好,非常不看好。否则也不会“串通”投反对票了。格力从电器跨越到汽车,幅度太大,股东看不懂情有可原。据悉,格力有光伏储能空调,新能源这块儿本想自己做,最终还是选择收购技术更成熟的公司,来进行技术升级,珠海银隆的电池技术确实是格力所看重的,正好银隆把电池技术用在新能源汽车上,格力也可以开拓一个新市场。不是真能如愿,真的有那么大的空间可以去运筹吗?
据悉,银隆目前造的主要是公交车和SUV,格力想切入到这个市场,也是看中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事实上,针对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一事,证监会也三次下发关注函。可见这次收购注定不会太平坦。
对于董小姐而言,格力多元化之路和股东的利益诉求存在分歧的时候,她是希望股东能站在她这一边,和公司“共渡难关”,一同重新开始,上路,继续辉煌。但股东寻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是希望在自己能看懂的方向上进行投资,董小姐注定和股东之间会存在着分歧,但这种高调的“发飙”显然会让董小姐成为头条关注的对象。,有人借此来说董小姐背后有幕后推手帮助格力做免费的广告,要知道董小姐现在也是一个“网红”企业家,可以借助话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只是这样的关注真的可以给格力电器带来正面的形象塑造吗?这样的露脸对于企业的宣介或许不见得就好吧?
,这也是题外话,我们更关注的还是董小姐的谋划。,中小股东投了反对票,也有自己的理由。主要是因为收购银隆的配资方案和银隆的估值过高。新能源汽车虽然被认为是未来的方向之一,相关市场也存在着极大的竞争,甚至还有很多关于新能源“骗政府补贴”的传闻,行业在不断规范和约束,造车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做到相对的极致,那么也很难生存,中小股东也担心自己的投资最终打了水漂。
董小姐曾经把格力带到了颠覆状态,但随着经济的下滑,尤其是家电市场也出现了很多的回落。2015年,格力营收下滑,甚至跌破千亿,虽然到2016年有所回暖,但远没有到当初的巅峰时期,于是格力开始尝试转型,但转型期的格力负面缠身,造手机,收银隆,来自媒体的、资本市场的质疑声不断出现。,董小姐不为所动,其实当初和雷军的打赌一说,就不断地制造话题,但再多的话题也没有让格力抵挡市场下滑的趋势,这是大势,很难逆转,多元化对于格力而言,也是必然,不改无法继续延续,只有勇于去尝试,或许才能重新焕发生机,这是董小姐必须面对的一种转型。
事实上,现在的格力的确面临着转型,种种的迹象也表面现在的格力面临着转型时的阵痛。格力谋划从专一化向多元化转型。无论是汽车还是手机,人们对于格力的未来也多有揣测,或许相对于手机,格力进入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机会更多,毕竟新能源汽车中也需要车载空调等等,格力的技术能力可以得到延续和参与的机会。这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只是溢价问题,以及银隆本身的发展前景存在着一定的不可确定性。
股东对董小姐的质疑,或许也对格力手机的雷声大雨点小的一种担忧,进而延伸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毕竟当初和雷军的数回合“口水战”让人们对格力手机也多了一番关注。但很遗憾的是,格力手机一直犹抱琵琶半遮面,并没有在市场上出现。,即使出现或许也很快就会被淹没。尤其是当初有媒体爆料称,“董明珠已经放下豪言,称‘格力手机每部1000元,在2015年要卖1亿台!’这自然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甚至有人说‘就算卖空调送手机都送不出这么多啊’”。,传闻毕竟是传闻,最终是怎样的诉求也不得而知。
倒是有一点还是比较靠谱的,那就是有媒体报道“虽然外界对董明珠有不少非议,但作为企业员工,确实觉得这位60多岁的董事长太拼了。‘按照她的岁数,别人都已经在家颐养天年了;按照她的财富,她也完全能够做到这一点。但她还是整天四处奔波,仅凭这一点至少就不能说她不好。’”董明珠曾言,做决策的时候需要大胆决策,所以必须集权。“我做完决策,各个分管的负责人只要对自己的目标负责就行,我不对他们达成目标的实施过程有过多干预。8万名员工,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这一次面对是众多中小股东,董小姐“勃然一怒”,最终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