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一直令业界同行歆羡不已,因为这家网站在处理数据上很有一手,能够基于数据创作出在社交上令人疯转的内容。连纽约时报也在去年发布的创新报告中滔滔不绝地提及Buzzfeed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有着这样“超能力”的BuzzFeed就好像是行业中的蝙蝠侠,总能拿出令别人望眼欲穿的领先科技四处碾压自己的竞争对手。
就在不久前,Buzzfeed终于了他们的“蝙蝠侠战车”,一种异常神秘的在线技术。
在BuzzFeed Tech的上,出版商Dao Nguyen和数据专家Kelleher兄弟向外界介绍了 Pound 技术,这是一项崭新的专利技术,它许诺会颠覆人们传统认知中在线内容的传播方式。Pound 是Process for Optimizing and Understanding Network Diffusion(传播优化及理解流程)的缩写,这项科技的名字听上去晦涩难懂,而实际上这项科技也的确非常高深。不过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不需要了解技术层面的读者来说,Pound技术能展示在线内容是怎么一步一步从下游的网站访问开始传播的,不论是点对点的还是社交媒体,都能被这项技术所捕捉。
至于这项技术到底是怎么奏效的?我们先从下图来看一看端倪。左边是通常我们看到的在线内容被分享的状态100次Facebook转发,50次Twitter转发,30次LinkedIn转发。现实中,在线内容的传播方式应该是如右边所示的,从最初的分享者开始,以复杂的网状模式传递给其他渠道。
举个例子来说,BuzzFeed曾经分析了#TheDress相关的六条推文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研究发现,在BuzzFeed自己的原始网站上,这些推文获得了将近百万的浏览量,在其它社交平台上这些推文同样也获得了成千上万的浏览。就像下图所示,深蓝色代表Facebook,浅蓝色代表Twitter,白色代表其它网站。
而狼蚁网站SEO优化的GIF图更好地解释了在线内容的传播方式,如果不多看几遍Buzzfeed的注释,很多人肯定会觉得一头雾水。不过你还是能够发现,尽管Twitter是传播扩散的源头,在线内容实际上是顺着下游传递到其他社交网站的。而BuzzFeed还做出了进一步解释“事实上,来自Twitter的点击量仅仅占到了从BuzzFeed的Twitter账号扩散到下游其他网站总浏览量的四分之一。”
BuzzFeed的技术领先到底意义何在?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每个月有数千万计的人会分享BuzzFeed的内容,这些人活跃于社交、熟悉各种流行热词。BuzzFeed 每月200万的访客中有75%来自社交媒体平台。这些数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了BuzzFeed最重要的下游渠道就是社交媒体。BuzzFeed已经很善于在社交媒体上写一些博人眼球的内容了(比如标题和list体),并且会根据测试结果作出相应的优化。
而现在他们还想更进一步,通过了解社交在线内容的传播方式,优化他们讲的“故事”。如果BuzzFeed可以真正做到,那么潜在的利益是非常巨大的。哪怕只有10%的社交媒体表现提升就可以为BuzzFeed带来每个月1500万的新访客,对于一家新闻聚合网站来说这已经非常不错了。
那么BuzzFeed打算如何运用Pound呢?我们有幸一睹为快
1.我们推送的在线内容除了吸引你,是不是还能够吸引你的朋友和粉丝?
2.我们能否用Pound的数据来支持A/B测试?我们是否可以借此改进我们的网站和APP,不单单吸引网站的读者,更能够吸引读者的朋友从而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3.把BuzzFeed和所有下游的分享和流量都算上的话,特定推广的效果到底有多强?
4.我们是否可以预测在线内容的传播能有多广?
5.我们是否可以过滤掉主流网站和名人推广的作用,单单看普通用户对于在线内容的喜好,从而做出每个人都喜欢的内容?
对于行业和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在BuzzFeed的上,官方很明确地给出了这样的假设赞助商内容和编辑内容的传播方式是一样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BuzzFeed使用了零售商Target的一篇赞助内容作为例子来说明问题。这个观点对于BuzzFeed乃至整个行业来说都非常重要。BuzzFeed可以凭着 Pound 技术售卖赞助内容,销售人员在和广告商谈判时可以大胆豪言没有其他网站比我们更懂在线内容的传播方式,我们比其他人更懂得如何为你的创作出病毒内容。而广告商们也不得掏出支票来买账。
毫无疑问,BuzzFeed考虑最多的还是 Pound 技术在赞助内容方面的应用,毕竟这可代表着真金白银的流入。而BuzzFeed也坦承,目前正在寻找测试阶段的合作伙伴,思考如何使Pound更好地服务于广告商和受众,基于这项技术创作数据驱动型内容。
了,除了赞助内容以外,BuzzFeed还有其他的生财之道,那就是像一样,售卖Pound技术的使用权。如果Pound真正符合舆论的期待,众多出版商一定会乐于购买。也许BuzzFeed对于交出自己的秘方有些不甘,如果价格合适,又何乐而不为呢?
观点
BuzzFeed的突破在译者看来是十分正确的选择。与不少零售业巨头动辄花费几百万来购买数据处理相比,传媒领域的数据技术应用尚在少数。可以说,BuzzFeed已经凭着Pound这个“蝙蝠侠战车”在业界领先了几个身位了。相信随着数据驱动型内容日益成熟,BuzzFeed能找到广告主和受众需求的平衡点时,其未来的前途必然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