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事件:91年立陶宛冲突事件

奇闻怪事 2023-11-01 07:51www.168986.cn生活小妙招
         俗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有时候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可能只是一件小事,而这样的小事往往是人们通常不会在意的。导致苏联解体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了。
苏联晚期是戈尔巴乔夫执政,国内局势动荡不安,波罗的海三国形势不容乐观,分离的征兆声愈发明显,而立陶宛的最早付诸行动的。1990年3月,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为了能够退出苏联的控制,专门选举出一个全新的组织,以争取实现独立。同年9月,立陶宛议会上还专门发布法令,以明确出立陶宛共产党的非法性。
此举成功地将苏联惹火了,戈尔巴乔夫随后就发布了声明,指出该项条款并没有什么法律保护。立陶宛并没有就此放弃争取独立的想法,议会主席还发表言论说,立陶宛不会服从苏联的命令。就连即将举办的苏联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和联邦委员会等各种会议,立陶宛都不愿意参加。这一举动的目的十分坚定,就是为了否认立陶宛是苏联中的一员。
在此期间,立陶宛国内也不是很安稳。针对是否脱离苏联事件持有不同态度的两个群体一直都在针锋对决,但其实立陶宛议会是明确支持脱离苏联群体的,所以脱苏派占据上风。脱苏之风愈发猖獗,立陶宛的适龄群众也不想再加入苏联武装部队服兵役。1991年1月7日,苏联国防部发表了即将派兵到一些国家,解决麻烦的声明。当天中午就有苏联的装甲车和坦克进入了立陶宛。
11日,成立了“立陶宛救国委员会”,该组织的目的是为抑制立陶宛的独立,恢复苏联宪法在共和国领土上的效力。当天,苏军还占领了属于苏共中央的部分大楼。没过多久,立陶宛就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任何一方都不能完全掌控,一度陷入僵局。混乱中,立陶宛的总理也不知去向。萨尤季斯组建起了自己的武装军队,意图进行武装斗争。
其实立陶宛在这时搞独立斗争是不明智的。戈尔巴乔夫在全苏第四次全国人大上刚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苏联领导层的传统派的势力得到加强。这是搞独立势必会受到苏联的强烈打压。当时的国际情势也是不乐观的,美国正在联合其他国家准备攻打伊拉克,即海湾战争。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并不能给予他太多帮助,立陶宛实际上是处于一个孤独无助的处境。
在苏联占据优势的情况下,战局又是如何发展的呢?13日凌晨,就发生了著名的“维尔纽斯事件”,立陶宛的民族主义武装派与苏联军方发生了激烈冲突,造成了多人死亡、受伤。叶利钦在这次战役中表现得很是积极。其实在12日的上午,叶利钦就已经约见了美国大使,表明俄罗斯并不赞同出兵立陶宛的做法,他担心俄罗斯会成为下一个立陶宛。随后,为了表明对立陶宛的支持,叶利钦决定和波罗的海三国签订某项协议,以达到让苏联放弃攻打立陶宛的打算。
此时的美国虽然忙于海湾战争,但也不忘谴责苏联但行为。除此之外,北约盟国也要求苏联立刻停止攻打立陶宛,不然它们会重新考虑对苏联的援助计划。叶利钦也借此机会,在大会上发言,警告独裁势力即将来临。他在要求苏联从立陶宛撤军的,呼吁俄罗斯要有自己的总统和军队。
在各方势力的不断谴责下,戈尔巴乔夫有了服软的趋势,他开始主张通过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问题。同年的一月底,立陶宛救国委员会就发表了停止活动的声明。并在之后的几天,苏联派的军队开始逐渐退出立陶宛境内。这场风波也就随之化解了。
,这次风波留下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戈尔巴乔夫在此时不仅没有抓住机会从而来稳定联盟。反而他的的威望还受到了损伤。而反观叶利钦,他的声望逐渐提高起来。之前在全苏第四次全国人大上的取得的优势,就这样白白断送了。不仅如此,叶利钦在得到立陶宛等国的支持后,也逐渐有了与戈尔巴乔夫抗衡的实力。在美国政府的推波助澜下,苏联也不可避免地踏上了解体之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得就是这样。虽然苏联的解体是历史所趋,但如果万事再小心一点,多加思索,可能又会有不一样的盛世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