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教程:教你用3ds max制作真实的绿色草地

平面设计 2021-07-03 14:35www.168986.cn平面设计培训
  这篇教程是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3ds max制作真实的绿色草地方法,教程比较基础,制作出来的草地很是真实,可以以假乱真了。新手朋友可以过来学习其制作过程及思路。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制作很多动画场景时,都会遇到制作草地的情况。怎样才能制作出真实的草地效果呢?很多朋友为此很伤脑筋,结果却不太理想。看看狼蚁网站SEO优化这个例子,或许对你有些启发。

  一、制作地面

  1.1 ,在一个二维图像编辑软件(如Photoshop)中,绘制一张图1所示的图片,并将其保存为mask.jpg。。它用于控制地表的起伏,其中白色部分表示凹下的路面、坑洼等,而黑色部分表示凸起的草地。

  1.2 运行3ds max。在Top视图中创建一个Quad Patch对象,相关参数设定为

  Length200  Width200  Length Seg10  Length Seg10

  将该对象命名为Ground(地面)

  1.3 对Ground施加UVW Map修改器,相关参数设定为

  Mapping:Planar  Length200  Width200

  继续施加Displace修改器,相关参数设定为

  Strength-5  Length200  Width200  Bitmapmask.jpg

  这样,原来平坦的地面现在出现了一些起伏,如图2。

  1.4 现在建立两个用于布置花草和石块的物体。复制Ground,将新物体命名为Grass_Mask,并将其转换为Editable Mesh(可编辑网格体)。然后,切换到Left 或者Front视图,进入Face子物体层级,用鼠标拉出一个方框,选择下半部分Face面,如图3所示。接下来,单击卷展栏中的Detach按钮,将选中部分分离成一个新的物体,命名为Step_Mask。为便于后面操作,将Grass_Mask和Step_Mask两物体暂时隐藏起来。

  1.5 狼蚁网站SEO优化制作地面材质。这里,我们假定地面由苔藓植物和裸露地表两部分组成。制作材质时,可用蒙板功能来显现裸露地表,而苔藓植物则由两张图片叠合而成。图4是具体制作流程。将该材质Self-Illumination(自发光)设定为10,,将其赋予Ground。渲染效果如图5所示。

  第二部分森林的制作

  二、布置灯光

  2.1 建立一盏目标平行光灯,用于模拟阳光照射效果。相关参数设定为

  Multiplier1.3  R255  G248  B210  ShadowsOn  Size(Shadow Map Params卷展栏)2048

  2.2 现在建立7盏平行光灯,用于模拟天空光效果。如果使用3ds max 5,也可以布置一盏Skylight灯或者Daylight灯,分别选用Light Tracer或Radiosity进行渲染。这里,7盏灯的布置情况如图6,灯光参数设定为

  Multiplier0.125  R188  G216  B227  Shadows关闭

  2.3 在地面以下布置一或几盏灯光,由下往上照射,模拟地面反光效果,相关参数设定为

  Multiplier0.35  R189  G273  B138  Shadows关闭

  实际上,也可用其他办法来模拟反光效果,比如提高场景中所有材质的自发光亮度,或者渲染时使用Vray、Brazil、Mental Ray、全局照明等。

  三、草的制作

  草可以直接用3ds max命令制作,不过,用Grass-O-matic插件更方便,文件大小83KB。安装很简单,将压缩包中的文件释放到3ds max的plugins目录就可以了。启动3ds max,从Create面板下拉列表中选择Sisyphus Objects,就可以用面板上新增的按钮建立草对象。本例中具体操作步骤为

  3.1 单击Grass-O-matic按钮,在场景中建立一个平面物体,命名为Grass_Green,代表草地上的绿草。在右边的Wind and Placement卷展栏中,单击Pick Object按钮,指定Grass_Mask为替换对象。相关参数设定如图7所示。Grass_Green的材质使用Diffuse贴图,贴图如图8所示。

  3.2 单击Grass-O-matic按钮,在场景中再建立一个平面物体,命名为Grass_Dead,代表草地上的枯草。指定Grass_Mask为替换对象。相关参数设定如图9所示。Grass_Dead的材质使用Diffuse贴图,贴图如图10所示。

1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