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张文宏 反对金冬雁 饶毅引争辩

网络新闻 2022-12-27 11:21www.168986.cn长沙seo优化
         饶毅并不是第一次对新冠相关观点表示反对,期间还有其他研究人员。12月3日至12月6日,《饶毅科学》与金冬雁沟通的两篇文章,是一位“新冠一线研究人员”反对金东彦的18条声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占感染总人数99.5%以上,过于乐观”、“新冠疫苗能预防重症,但不能预防感染”、“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高于达美航空”等。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在微信公众号“饶毅科普”发表文章《对上级不必勇,对下级也不应勇:代表双方疫情双方应实事求是”。我们即将走出这场疫情已成定局,这一趋势不会逆转”,称“新冠病毒疫情与已知病毒完全不同”;“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决定疫情走向。”
饶毅批评的言论源自国家传染病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两位业内学者的不同观点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我们能否预测未来变异菌株的致病性”的问题。
这不是唯一需要澄清的问题。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此前,饶毅提出的争议话题还包括“欧米克龙无症状感染者轻症占感染总人数99.5%以上过于乐观”“新冠疫苗可以预防严重疾病,没有针对感染的保护措施”,“奥密克戎比Delta杀死的更多”,等等。
核心争议:“脱疫”趋势能否逆转,未来变异毒株的致病性能否预测?
早在2021年11月首次发现奥密克戎时,其传播性和致病性仍是未知数。钟南山当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这个突变株很新,虽然分子遗传学检测发现它的受体结合位点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它的危害有多大,传播速度有多快,会不会传播?”传播。”它会使疾病更加严重,是否需要研制针对它的疫苗要视情况而定。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一年多过去了,人们发现全球疫情因为欧米康的出现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健康时报报道,张文宏这番“我们即将走出这场疫情已成定局,这一趋势不会逆转”的言论来自于中美临床微生物学与传染病高层论坛上的讲话。中国和美国。
以流感为例,张文宏认为,人类永远不会通过消灭一个物种来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但随着人类接种疫苗和普遍感染,会与传染病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这就是新冠病毒的未来。面对的情况。
他指出,目前各种研究都可以表明,接种疫苗后新冠病毒的进化数量已经大大减少。到目前为止,只有奥密克戎毒株获胜,这个家族想要产生传播速度更快的毒株已经非常困难了。.
目前网上很难搜索到当天直播的回放,得到比较完整的表述,但这种观点在直言不讳的专家中比较普遍。例如,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在上半年接受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会适者生存,越来越多的传染性毒株会存活下来,传染性较低的菌株将被淘汰。此外,根据自然规律,病毒的传染性与其致病性成反比。传染性越强,致病性越低。
这些观点引起了饶毅的反对。12月3日,《饶毅科学》就金冬雁“与科学事实不符的说法”发表文章,认为奥密克戎的致病性低于以往菌株,但从原菌株到DeltaVOC,其致病性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力并未减弱。新冠病毒既可以向更具致病性的方向变异(原株AlphaDelta),也可以向增强免疫逃逸能力的方向进化(Omicron)。最近出现的XBC等Delta/奥密克戎重组菌株很可能兼具免疫逃逸能力和强致病性。
也就是说,虽然新冠病毒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和流行遵循传播力增强、致病性减弱的规律,但这未必是新冠疫情的全部。今年上半年,病毒学专家常荣山曾表示,新冠病毒也可能向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的亚种方向进化,但概率较低。
或正因如此,饶毅在12月接受中新社采访时明确表示,“未来毒株的致病性无法预测”。
更多争议:奥密克戎感染真的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吗?它造成的死亡人数比达美航空少还是多?
饶毅并不是第一次对新冠相关观点表示反对,期间还有其他研究人员。12月3日至12月6日,《饶毅科学》与金冬雁沟通的两篇文章,是一位“新冠一线研究人员”反对金冬雁的18条声明。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占感染总人数99.5%以上,过于乐观”、“新冠疫苗能预防重症,但不能预防感染”、“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高于台达”等。以下是各记者整理的双方观点:
部分共识:艾微米死亡事件依然存在且还在增加,防护意识不能因“笑话”而放松
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调整,当前国内防疫工作进入“下半场”,工作重心从避免感染向避免重症转移转变。在新冠感染人数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尽管业内专家就具体话题争论不休,但观点并不完全相反。向社会发布了“健康第一责任”指南。但公众也需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结论的来龙去脉。
比如12月22日,“冬雁:全球新冠疫情即将结束”的词条再次登上热搜。致病性极高的新变种,全球新冠疫情即将结束。”这些前提条件是争论的基础,但在交流中很容易被弱化甚至消失。
另外,无论是学者之间的争论,还是科普,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把需要认真讨论的事情讲清楚。比如根据真实世界的数据,欧米克龙主导的新冠肺炎危害有多大?人们意识到是时候放松防护了吗?新冠疫苗的接种应该如何进行?新冠感染死亡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常被提及的弱势群体(老人、儿童),新冠死亡病例还敲响了哪些警钟?其中一些问题仍在争论中,但主线从未改变,其中之一就是推动接种新冠疫苗。
免疫学学者周业斌在《新冠病毒是不是越来越弱了?”文章称,我们观察到当前主流病毒株奥密克戎的致病性低于此前新冠主流病毒株。科学家们也破译了这一现象背后的一些生物学机制。但奥密克戎造成的死亡人数仍然很高,对健康的危害一点也不“弱”,但在不同地区,疫情的趋势和严重程度并不一致,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群的免疫基础。
未来,关于新冠的各种争论不会消失。无论是公众还是专家,都应该坚持科学的态度,不要过分关注情绪化的争论。更重要的是达成保护共识;公众在积极应对新冠感染的同时,更应避免各种“笑话”引发的盲目乐观。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