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杀:移动联通IT支撑回忆录(1-4)

网络新闻 2021-07-09 13:41www.168986.cn长沙seo优化

文/宁宇,作者微信公众号尚儒客栈(CMCC-ningyu)

上个世纪末,在电信行业的IT圈曾有一场恶战全国移动电话漫游计费结算三期工程。

这一项目掀起的腥风血雨,以及相关人事的波澜起伏,时隔多年仍被屡屡提及。

其中的参与者之一,还曾以此为蓝本,写了那本著名的商战小说《输赢》。

而我今天开始写的并不是小说,而是在我的印象和记忆中,移动与联通有关IT支撑的历史往事。

过去十数年间,双方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又相互竞争、相互敌视,在不同的阶段交替领跑。

在这些现象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又是哪些偶然的因素,造就两家运营商前台营销竞争激烈,后台支撑相爱相杀?

容我慢慢讲这段IT往事。

第一回

联通"一个体系多个子系统"闪亮登场

移动全国会议惊呼"我们已经落后啦!"

这一整段往事,为何要用中国移动总部的三期工程为开篇?

当时,评标成员中有一位重要人物艾波,时任北邮计算机学院院长,之后任联通客服、结算与信息系统部(注2000年左右联通的这个部门准确名称我记不清了,但我记得联通的IT部门曾经用过这个冗长的名称)总经理。

也正是他,开启了联通乃至电信运营商IT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

当时的联通,是唯一一家拥有全业务牌照的电信运营商。虽然固网用户数远不及中国电信,移动用户数远不及刚独立出来的中国移动,发展势头非常猛,为很多人看好。

艾波博士加盟联通时,还带来了对电信行业IT支撑系统的诸多研究成果,以及几个自己的学生。

在这一阶段,联通的IT支撑有强烈的学院风,提出的系统框架和建设规范都非常全面、严谨,为联通的未来发展勾勒出美好的前景。

当时,联通在规划中提出"以综合营帐系统为核心,规划和建设综合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实现多种业务的'一台清、一单清',为客户提供统一的、综合的、规范的高质量服务。"

就此,联通初步形成了"一个体系,多个子系统"的支撑系统总体框架,后来发展为UNI-IT的整体规划。

当时,艾总召集了全国各方精英人才,包括很多第三方集成商的专家,结合TMN(TelemunicationsManagementNetwork的缩写,是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电信管理网框架)的建议,对联通的核心IT支撑系统进行全面、细致的规划和设计,最终形成的厚厚文档,成为未来联通IT支撑系统建设的规则。

于是,在电信行业内最具权威性的人民邮电报上,艾总发表了一篇长文,全面介绍了联通支撑系统的规划思路,展示了规划的主要内容,宣告联通的IT建设正式展开。

此举对移动震动很大。

当时,分管业务支撑工作(那时候部门名称叫做"计费业务中心")的鲁向东副总裁,在青岛召集过一次专业会议,在会上把艾波的文章作为会议材料,发给与会的每一位代表。

鲁向东还在会上强调,移动的IT支撑目前已经落后于联通,大家要有危机意识,加快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移动开始规划和设计自己的BOSS系统。

或许,艾总自己也没想到,自己打响了第一枪,真正动起来的却是移动的BOSS系统集中化改造。

明明是联通的学院派在IT支撑领域占据先发优势,那么移动是如何做到后发而先至,抢先完成全国业务支撑系统的建设?

第二回

联通"学院派"稳扎稳打失资源

移动"实战派"针锋相对夺先机

前回说到,联通的IT部门,是豪华的"学院派"。

相比之下,当年移动的支撑队伍,是学生兵演进而成的"实战派"大部分核心骨干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有自己写代码做开发的经历,还经过了省级计费集中化系统建设的锻炼,实战经验比较丰富。

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年轻有朝气的队伍。

与联通在总部集结重兵的战法不同,从策划阶段开始,移动就强调要发挥各方积极性,总部和省公司的力量相结合,再采取多种措施,拉拢合作伙伴资源。

当时,移动是这么分析和判断的能完成超大规模IT系统建设的国内软件企业并不多,技术专家和业务专家都是稀缺资源。如果能将优秀资源吸引到移动周围,既可以充分借鉴联通的经验和教训,也能减少联通的IT支撑资源,延缓其领先的步伐,缩小差距。

那么,如何吸引企业和专家资源向移动倾斜呢?

这时候,实战派的特点就凸显出来了"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通过对联通情况的分析,移动制定了针锋相对的战术策略。

联通的规范写得很详细,优点是规则一致,而相应的缺点,就是限制了厂商的发挥空间。从联通的视角看,系统如何开发规范里已经写得一清二楚,给厂商的空间就是代码开发,既然做的东西都一样,谁便宜用谁的。此举有利于压低厂商的报价,降低建设成本,对联通来说也是不错的策略。

规模大、经验丰富的厂商,往往拥有一些优秀的业内人才,只照着规范做开发,也不利于大厂商和技术高手发挥其优势。

,联通的策略会制约大厂商的参与热情。那睦积极投入资源与联通编制规范的厂商,最终会发现,自己前期的贡献和渗透并未演化为竞争优势,真到打单的时候还是要比价格,而大厂商人均成本高,与小规模的IT公司拼价格吃亏,结果是要么丢单,要么赔钱。

由此,移动从写规范开始,就将"移动要投巨资建设支撑系统"的信息广泛传播,而且强调移动的规范只是框架,具体的建设方案给厂商留有巨大的空间。在规范编制过程中,也反复强调"把蛋糕做大"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各方积极参与。

这时候,联通还在稳扎稳打,教科书一般地执行预定的计划。一个体系多个子系统很难一蹴而就,需要按部就班分批次开展系统建设,一年一个台阶,计划在2016年完成全部体系的搭建工作。

而移动的策略则是高调积极,不断展现出各种商机,再加上"财大气粗",业界的关注点逐渐从联通转向了移动。

本世纪初,从事运营商IT支撑工作的专家并不多,而且基本分布在通过"97工程"锻炼培养的,一批规模并不大的国内集成商内部,建设开发庞大的IT系统,当时厂商的实力、资源都没有绝对的把握。

而移动的BOSS和联通的综合营帐开工,而且两家技术框架还有差别,没有几家集成商具备两线作战的能力,即使两边的项目都做,也有一个内部资源分配问题。

到底将主力放在移动的BOSS,还是联通的综合营帐呢?

只准备了一桌菜,来了两拨客人,怎么办?

当他们吃透移动和联通的策略方向,这个选择已经没有悬念。

在联通的项目中大厂商并不占优势,而移动宽松的项目建设模式,可以让大厂商发挥人员和技术的价值。

再加上移动投资足、付款好、进展快,业内的优秀资源,逐渐都随着移动的BOSS建设节奏翩翩起舞,和中国移动的业务支撑系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也就自然远离了联通的体系规划和系统建设。

,移动务实的策略得以有效实施,其成功不仅在于制定了针对性的策略,高效的执行效率也极为关键。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