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交平台”去中心化“的几点误区
基于当下的不平等,人们往往对新事物产生救世主的寄托,相对意义上平行于现实世界的互联网以及节点属性带来的希望,不可避免的助推此种情绪像藤枝一样得到彻底蔓延。
“去中心化”在这场狂欢中表现的尤为尽致淋漓。
为什么去中心化
无论是多么强大的国家信用背书,还是法律、军队的强制保障,由于整体利益的有序无法推导出个体的无私,避免中心化的作弊风险,是中本聪发明比特币系统的初衷。
尽管逐渐增多的“议题设置”满足了公民适度的参与感,但依旧没有改变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由于中心控制带来的话语不平等权。自媒体的兴起一定意义上扫除了传统媒介众星捧月般的优越感,让不对称的“中心信息分发者”有了切肤之感。
同样构筑与大V“中心”的社交平台,带来的单项交流,存在感缺失,呐喊无力的悲情让“去中心化”有了坚强的现实理由。
本文无意于探讨“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孰优孰劣,也没有兴致亦可能没有能力给出一个“去中心化”社交平台的架构体系。但更大的可能性也许是不存在这样的社交系统。但笔者却反感于没有思考的随声附和,低首蹙眉憋红脸般的故作深思,和用一知半解的理念扮作公知般的摇旗呐喊。
什么是去中心化
成书于1994年的《失控》一书中,凯文凯利对“去中心化”的描述是完整意义上的分布式架构体系。这种理论神奇般的对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经济等作了预言式的洞见。多年之后无论是中国的天河二号计算机还是现在支撑“双十一”的云计算,本质上都是这种分布式架构理论衣钵的体现,如果跳出互联网的范畴,早在20世纪初德国发明钢轨供电的动车组已经闪耀这种思想的光辉。
以此类比到社交平台关于“去中心化”实则去的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去话语权的不平等性,去意见传达的单项性...
去中心化的误区
1.去微博平台中的个人标签
“去微博平台中的个人标签”无助于“去中心化”。忽略人本身的差异性,大谈去标签总显得热情有余,认知不足。标签的属性,是人表现出来的结果。被贴上QS的质量标签,同样是建立在产品合格的基础之上。大V能够成为大V并不是平台赋予他们的能力差异,事实上现实中他们确实有着丰富的阅历和对事物独到的见解。认知落差的存在,使得无论是通过内容反定义人,还是平台先赋予人身份,其实只是一个时间差的区别,人本身的差异性决定了二者都是一样的归宿。知乎上女神晒出照片同样会被屌丝关注而成为焦点。这也不难解释为何仅凭手捧奶茶的照片就能让章泽天迅速走红网络。即使微博上的用户迁移到去除标签化的知乎如果因为内容优秀,同样会被追捧成另一种形式的大V,是不是又成了一些人眼中的“中心化”?微博被认为“中心化”的弊病实则是自诞生起话语权重的不平等,规则机制的不平等导致。而这种权重过度向带有标签的大V倾斜,导致了一部分人误认为去中心化就是去标签的原因。
2.对彼此价值观的认同而产生新的关系链
“对彼此价值观的认同而产生新的关系链”和去中心化没有关系。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将人类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五种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基于成长背景,认知水平不同建立的世界观很难改变的前提,这或许是找寻相同价值观的人获得一种认同感来满足尊重需求的动力体现。但通过彼此价值观的认同,产生新的关系链,这几乎在所有的社交平台都能实现。通过共同关注的大V,结成更紧密的朋友;通过知乎、豆瓣的优质内容也能互相吸引。本身无关乎“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之分。再有即使泯灭人有见贤思齐的提高改变需求,如果只与价值观相同的人相交往,也会显得既可怜、自大又固步自封。事实上人既有杵臼之交也有患难之友,有总角之好也有忘年之交。只认同自己价值观的人难免陷入另一种“人以群分”的中心化圈子,何况人的价值观还不可能一成不变。
3.中心化的社交是弱关系,强关系是去中心化的。
某明星微博粉丝多达几千万之众,却关注者寥寥,这种粉丝对明星的拥护拥是建筑在崇拜上的一种非常弱的社交关系,没有见过,可能没有聊过一句话,甚至微博内容也不是明星本人发布。但围绕明星的“粉丝”却能形成我们常说的“粉丝经济”有人说得弱关系者得天下,弱关系一般都是中心化的。强关系是去中心化的,圈子本身非常小,形成不了经济效应。证明某个论断为虽不容易,但证明它为假却很简单,举一反例即可。知乎上的关系属于弱关系,却没有人认为知乎是“中心化”的,项目经理和团队建立的微信群,成员间是强关系,却仍然改变不了“中心化”的事实。因为关系的不对称,话语权的不平等并不会因为强弱关系的转变而有任何变化。同样基于平等架构的知乎也不会因为弱关系而变得不再具备“去中心化”属性。
后记
因为意义的相对性,“中心”和“非中心”本就可以相互转换,就像你无法界定集体到底有多大,为了集体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但当这个集体遇到一个更宏大的范围,该集体是不是又成了牺牲对象?如果不能保证每个人的利益得到尊重,无异于集体利益最终也不可能得到保障。
张小龙在谈微信去中心化时,被讥称为理想主义情怀,恕我浅薄无法辨别这是出于认知的不足,还是基于利益的恶意宣扬和诋毁。如果我相信人是友善的,这不免让我产生一种高出他人见识的不安,所以我宁愿相信这是腹黑的后者所为,反倒提供了我为张小龙“去中心化”做一番注解的价值。按照张小龙的理解“微信不会提供一个中心化的流量入口来给所有的公众平台方、第三方。”“微信每天有近千万的公众号,在微信里面很活跃,他们的活跃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带来的。微信并没有一个中心入口来提供给他们。”这是洞悉了本质化后的理解,以微博为鉴,去除规则机制不平等的原罪,张小龙用发令枪的声响保证了所有公众号从最开始起跑时的公平,至于后面公众号所能达到活跃度完全取决于自身的差异。一点张小龙希望微信搭建一个生态系统,“简单说我们是希望建造一个森林,而不是说我们要建造一个自己的宫殿出来。”这一点上张小龙并没有局限于对“中心化”认知的泥沼。去中心化不代表没有中心,张小龙用分散为更多的中心为”去中心化“做了最好的诠释。而这一点正是凯文凯利对“去中心化”分布式架构体系的描述。
长沙网络推广
- 人工智能十大算法 人工智能十大算法遗传算法
- 科学的三个本质特征
- ai人工智能是什么行业 ai人工智能是什么东西_
- 科学的三个本质特征 科学的本质有哪些
- 100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有趣味的科学小实验
- icp备案查询官网 icp许可证办理官网
- 科学的三要素是什么 科学的三要素及其内容
- 简单科学小实验 简单科学小实验视频
- ai人工智能的好处 ai人工智能的好处及生活应用
- 科学的简单定义 科学的定义及其三个属性
- 100个有趣的科学问题 100个科学小问题
- 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 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新的科
- 人工智能包括几个方面 人工智能包括哪些方面内
- 科学概念名词解释 名次解释科学
- 镇江高防服务器 镇江高防服务器价格
- 云服务器出租 云服务器gpu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