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都没解决的事,陌陌能做?

网络新闻 2021-07-09 13:19www.168986.cn长沙seo优化

依靠传统监督举报的办法来净化网络社交环境显然走不通,利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靠系统的自动识别来解决似乎更靠谱一点。

时下,O2O很时髦,讲究线上与线下的联通之道,但如果把社会事件和现象搬到O2O这个视角上看,确实大相径庭。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做出各种“动作”和行为,但在线下,往往受制于种种约束机制,行为总是在一个规则和框架之中,至少不会“出格”和“越法”。如果说,在最早的门户中心化、点对多的结构下,尚且能得以遏制,但随着点对点的社交网络平台的出现,便出现了“崩溃”的治理陷阱。

最近,有消息传出,陌陌要针对社交网络环境的净化,出一个大招。主要的目的仍然是一个老掉牙的问题,要给社交网络上暴力、色情、欺诈等信息立个规矩,设置一个不能触碰的红线,和可缓刑判处的黄线,将社交网络中存在的“伪装者”揪出来,约束好,让每个人都在约定、合规的框框里行事。

社交网络治理的陷阱

说实话,从全球互联网来说,净化网络环境,避免一些色情、暴力、恐怖、欺诈、赌博等信息的蔓延和传播、扩散,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任何一个线上的平台,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氛围的平台,就难免会滋生这些灰色、黑色等不良的行为和信息。全世界范围内,不管是国外的谷歌、Facebook,还是国内的微博、微信、陌陌,都时刻紧绷这根弦,并发布了一系列的治理举措。

比如Facebook这样更尊重用户自由说话权利的平台,也向用户明确表达出“这些内容,不让发”的红灯警告。今年3月,Facebook更新了“网络社区规范”,即用户发布指导方案,明确限制了暴力、裸露、仇恨言论和犯罪活动等相关内容的传播,涵盖了安全、用户尊重、知识产权、账号安全四个方面,明确了判定标准。但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也坦承,要用同一套系统去满足全球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实在不容易,拿掉或保留什么争议性的内容,很难做取舍。

同样,国内网络社交平台微信对色情、暴力、欺诈、虚假等不良信息,也是相当头疼。从去年开始,微信就发起“雷霆行动”,加大封杀力度,关闭数千万的色情、假货账号,禁止数十万恶意链接的传播。今年3月份,举措升级,腾讯发布了《微信朋友圈使用规范》,对朋友圈中的侵权、色情擦边、赌博、暴力、广告类内容,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对违规行为形成了严格、细化的处理准则。而与微信一墙之隔的QQ空间,是90后、00后聚集的社交空间,这里也谈不上“清净”,封停的账号也以数十万之众,且没有杜绝的迹象。

除了微信、QQ空间,微博也难逃这一治理陷阱。据说,微博团队中,最大的一支团队就是不良信息的监控、举报处理和审查队伍,每天24小时对微博发布内容进行审查,一旦发现敏感、违法信息,就采取封停、警告等处罚措施。所以说,不良信息就是随社交网络伴生的“副产品”,有了A,也就有了B。

“自我净化机制”很难

这表明,社交平台上出现暴力、色情、欺诈等信息,几乎是一个行业通病。这个现象的出现也是很正常。为什么这么说?可以回顾一下,互联网商业模式中有N种,但往往有一群不法之徒,总是将目光盯在新兴的平台上,靠色情、欺诈等利用人性弱点来传播,并谋取利益。从古老的论坛、BBS、聊天室、社交工具,无一例外都会中招。这就像销售假货是违法的,缘何某些平台上还是大量充斥,是一个道理,利益使然。

这就需要探讨一个社会现象,为什么现实世界中很难出现,却在网络上肆意生长?这里就去探讨一下。

现实世界中,多少年来已经沉淀下来了一些伦理、道德准则,是约定俗成的,就如公开场合不能吐痰、不大声喧哗一样,有一套无形的规则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朋友、熟人间不能出边界,出言不逊、暴力可能要被挨打等,再加上法律的紧箍咒,是一整套体系。但互联网和社交却是新生事物,又是虚拟世界,没有形成一张无形的“约束”网络,比如就嘴炮了,就语言暴力了,很难发现和界定,结果现实世界中被“憋”住的言语和行为,就会在网络上释放出来。

所以说,现实与虚拟两个不同的环境,同为社交、交际上的行为,却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结果。那么,有人说了,社交平台上是不是也能形成一套“自我净化”的机制,至少短期来看,这是很难实现的。实际上,我们也能看到,这些不良行为,往往是“伪装者”的作为,是居心不良的账号在作祟,他们与社交链条上的其他节点间,缺乏诚信和信任的对接,是断链的,所以才会肆意妄为,进而扩散、传播。根本还在于绝大多数用户的“自我保护”。在网络的社交世界上,现实中成熟的“社交保护条款”是不存在的。

以用户利益的角度出招

现实世界中,一旦“失控”,也会引发破窗效应。社交平台上之所以能给色情、暴力、欺诈等信息传播的空间,很大程度就是破窗效应在起作用。所以,才需要构建基于“社交关系链”的诚信和约束机制,每个节点的矩阵式连接通道上都加上“信用”这个参数,正如社交链的扩散作用一样。

在破窗效应明显的背景下,陌陌要怎样拆掉网络社交“伪装者”的陷阱?陌陌能不能在业内率先探索出一套去除网络雾霾的做法,这很值得关注。是借用互联网网民的力量,让用户来举报,这一招,实际上陌陌早就开始践行多年了,效果也还说得过去,只不过需要做违法种类和理由给出更详细的界定,划出红线和黄线,无非就是封禁账号等处罚方式。,也少不了一些大数据的技术手段,系统能自动识别,这要比运营一支庞大的人工审核队伍更靠谱一些。

但对任何一家社交平台上来说,打击这种违法不良信息,会是一种新常态。但对用户体验来说,跷跷板效应很明显,骚扰、暴力、谩骂等信息过载,就会伤害用户体验,最终也是平台“买单”。但真正长期有效的方式,依然是在产品体验上努力,通过创新,引导更时尚、有趣的社交方式,参照现实社会的多节点、多场景约束机制,让不良信息“隔离”起来,这种效果越明显,越具有符号性,就越能对违法信息有“排斥性”,自然地,不法信息也就没生存空间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