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扎堆CES,刷存在感还是找自信?

网络新闻 2021-07-09 12:31www.168986.cn长沙seo优化

文/李东楼

最近,CES展正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上演,微信朋友圈经常被满屏。特别是不知名的国内创业小厂商也在CES展上怒刷存在感。而据《中国日报》统计,本次CES展会共吸引超过4000家来自全球各地的厂商参展,而中国厂商在参展商中的比重接近三分之一。有人说国内厂商之所以如此热衷CES是在刷存在感,也有人说这是国内厂商不够自信的表现,那么,对于国内厂商扎堆CES展会,究竟应该怎么看呢?

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一分为二的看。要看国内中小厂商是抱着什么心态去参加CES展会的。其实,我们可以猜猜看这些参展CES厂商的诉求有哪些?基本上不外乎三种,第一种是希望在CES展会上刷出存在感,赢得投资人、合作伙伴和用户的关注;第二种则把CES展会当作检验场,看看自己的产品的含金量;第三种则是希望学习和了解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目前根据微信朋友圈的观察来看,第一种的诉求更多一些。不过,也很容易理解。国内厂商历来有到国外特别是美国刷存在感的习惯。而美国人也很聪明,为中国厂商刷存在感提供了诸多方便,比如美国的时代广场就随时欢迎国内的厂商投广告,而国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也特别给面子,为了刷出存在感,时不时就有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到时代广场投个一天的广告,只为截个屏到国内朋友们的微信朋友圈上刷个存在感。而根据这几日,东楼对于自己朋友圈的观察来看,很多国内的小厂商基本上也都是奔着刷存在感去的。

那么,为何非要跑到遥远的美利坚刷下存在感呢?其实如果把CES展会看成一个秀就对了。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不仅仅是赌城,更是一个大秀场。在这里参展的企业其实就是走一场秀,走秀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赢得关注,而且关注度越多越好。这确实也很容易理解。

而且,最关键的是,其实去遥远的美利坚赌城刷下存在感的成本并不高,根据此前媒体报道,2015年的CES展会,一家企业只需要花上3万元便能定下一个小展位,而如果再花上2万元的话,展会方就能够包一个人的往返机票和住宿,这就意味着,一家厂商如果想到CES展刷下存在感,最少只需要5万元就可以做到,这对国内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是力所能及的。不过,问题来了,想要实实在在的刷出存在感,只是去参个展可能只是相当于买了一张门票,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来看,让更多的人知道你去了CES展会,这可能还要做一笔比参展费高的多的宣传预算,不出几篇解读文章,不来个朋友圈刷屏,那五万元的参展费就相当于打了水漂。

针对这次CES展会上乐视的表现,有人还半开玩笑的说乐视是一家发布会驱动的公司,言外之意就是乐视的发展依靠乐视的公关宣传和营销。不过话说回来,在国内发布会驱动的公司只有乐视一家吗?可能比比皆是。为何中国有如此多的中小厂商热衷CES这样的秀场,因为国内大多数的科技企业都是依靠发布会来驱动的,营销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一家科技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而这可能是在竞争激烈的国内环境下无法避免的,也是产品严重同质化的特征。目前的行业现状就是,谁第一个发声,谁发出的声音最大,就等于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成为了该领域的领先者,这就是重营销轻产品的国内科技创业圈的现实环境。

,肯定也有很多厂商也把CES展当作是试金石,希望在这个代表着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流行趋势的展会上,与世界上的竞争对手们比比看,检验下自己的产品到底有没有竞争力。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态度,东楼反而觉得国内厂商大规模参展CES是一种自信的表现。而回顾智能手机、电视等普及度极高的消费电子产品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国产厂商都成功的对于国际厂商实行了阻击,而近一两年来,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的集体崛起,似乎也给了很多消费电子创业者们以信心,在国内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已经领先全球各国的,我们在无人机、智能硬件、电动车等领域的产品未必就上不了台面,我们的新技术甚至也有可能领先于世界各国。

不过,目前看来,有这样自信的想法的国内厂商还是少,国内的大多数科技厂商依然产品未动,营销先行的发展思路,而这可能也是互联网创业时代留下的底子。我们可能从没有真正独立的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很多如今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的产品都是“舶来品”或者是“复制品”,而目前正在流行的智能硬件创业浪潮也还是延续和重复以前的道路,并没有真正依靠科技创新来昂首阔步的走出国门,依然还是依靠复制和微创新来打造产品,绝大多数的核心科技专利依然不在国内的科技企业手里,比如如今炙手可热的VR/AR设备等领域的新技术基本上源于国外等等。

,如果积极一点看的话,中国企业集体扎堆CES展会刷存在感,其实也是中国制造正在走出国门,对外输出价值观的标志,而当更多的中国企业非常自信的到CES展会对国外友人刷存在感而不是针对国内观众的时候,那可能就证明中国的科技行业真正成熟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