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6月29日消息,《华尔街日报》科技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弗·米姆斯(Chrisher Mims)今日撰文指出,科技行业目前正处于泡沫之中。由于创业公司可以更为轻松地从风投公司那里获得大笔投资,又不像上市公司那样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分析师和财经媒体的有效监督,所以他们花钱毫无节制,“烧钱”速度惊人。虽然这一次的泡沫不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么严重,可一旦破裂,仍然会重创整个科技行业,届时估计会有90%的创业公司不复存在。
以下为文章全文
科技行业正处于泡沫之中吗?我认为是如此。我们身边到处遍布着科技泡沫的迹象。好消息是,这一次的科技泡沫完全不同于上一次。除了经济预测所常见的不确定性,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让任何人都不敢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给出确切的说法。许多人似乎而高枕无忧,但如果我们聪明的话,就应该从以前的事情中吸取教训,即一旦市场活动缺乏透明,极少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我们先来确定当前科技行业正处于哪一种泡沫之中。这一次不同于1997年至2000年间的那一次科技泡沫——那次是源于重创美国整个经济的严重危机。那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老式股市泡沫,当时投资者都大量买进上市科技公司的股票,而这些公司却无法证明这种投资的合理性。
新的商业模式
如果我说的是对的,那么我们当前经历的是一种“小泡沫” (Bubble Jr.)之类的状况,任何的市场调整带来的影响都不会像上一次那么大。由于2015年的科技泡沫不像1999年那么严重,每个人都会因为避开疯狂烧钱的创业公司而沾沾自喜,比如像Pets.之类代表了“非理性繁荣”的创业公司。
Postmates和Shyp等公司也几乎不同于臭名昭著的快递服务创业公司Kozmo。上一次没有获得成功的创意,这一次经过改头换面,又以“精益创业”的商业模式出现。按照这种模式,人们没有拥有任何东西,比如没有产品库存,企业与大部分员工都没有了雇佣关系,他们主要以独立承包商的身份存在。
更好的软件、针对买卖双方的第三方市场以及整体经济环境,让大量创业公司至少有了存在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因素最终会产生协同效应。
如果能称得上是一次科技泡沫的话,那么这一次的泡沫则是因为资金量相对较少而膨胀起来的。这好像就是用一种很奇怪的方式来描述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后期创业公司,由于庞大的估值,这些创业公司每天都会登上媒体头条。,让我们看一看投资这些公司的来源共同基金、主权基金、对冲基金,以及对创业公司特别感兴趣的其他大型投资者,例如向卫星互联创业公司 OneWeb(该公司近日从可口可乐等投资方那里获得5亿美元融资)大量注资的财团,鉴于此,科技创业公司的未来“钱景”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私有化时间更长
如今,创业公司保持私有身份的时间超过了以前任何时候,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财大气粗的投资人愿意给他们钱花,即便他们尚未接受过IPO(公开招股)的洗礼。在IPO过程中,创业公司要接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卖方分析师和财经媒体等多方面的审视和监督。
富达国际投资公司(Fidelity)全球权益资本市场部门主管安德鲁·博伊德(Andrew Boyd)说“一家企业是如何从获风投支持的创业公司走过来的,目前不再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我们只是一家上市公司。”博伊德还补充说,富达国际目前有一个135人组成的分析师团队,这个团队只能以财报电话会议内容以及各种棘手的问题为依据,对私营公司进行投资——把它们当作是上市公司。
,越来越多的日常投资者正暴露给后期私营科技公司,无论结果是好还是坏。据博伊德介绍,作为富达国际旗下最大的基金之一,Fidelity Contrafund对获风投支持的创业公司的投资额,仅占其总资产的1%左右。但Fidelity Contrafund是一个管理着1100亿美元的庞大基金,也就是说,这就好比一家拥有数万亿美元资产的银行,只要出现一个舍入误差,就可以购买大量编程人员以及位于旧金山黄金地段的办公地。
纳斯达克咨询服务机构科技行业分析师麦克·斯蒂勒(Mike Stiller)说,这种模式在投资者当中十分普遍。通常情况下,他都寻求用基金的1%或2%资金来投资私营企业。
,一个有关用基金的零头进行投资的问题是,它们消失的速度与出现的速度一样快。这意味着,科技行业繁荣和萧条的轮回往往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博伊德指出,在有关对创业公司后期融资的投资问题上,“我们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模式。如果我们今年在这个领域没有投一分钱,那也没有关系。”
九成创业公司或因泡沫破裂而消失
如果我们让投资者用委婉的说法来描述一下科技行业的当前氛围,那么最常用的一个词是“有泡沫”——这至少说明科技行业的确存在泡沫,那么下一个问题呢?泡沫破裂,或是说你更喜欢的说法——市场调整。一旦发生这种事情,许多公司的大量纸面价值将会蒸发,令他们最终以低于私人投资者最近给出的估值上市。
风险投资公司Storm Ventures董事总经理杰森·勒姆金(Jason Lemkin)说“有一件事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只要市场陷入低迷或衰退,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私营企业几乎肯定会消失,到那时,拥有如此估值规模的私营企业数量只有今天的十分之一。”
如果勒姆金是正确的,那么在全球范围内,这意味着90%的创业公司将不复存在,还将影响某些金融机构的收益,不过倒是几乎不会对整体经济带来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经济可能只是会受到其他一些宏观经济动荡的不利影响。
一个令人更为担忧的可能性是,大批创业公司,甚至是规模相当大的创业公司,恐怕都会深陷危机。勒姆金表示,像Uber这样需要继续募集大笔资金才能实现业务增长的公司,“将会受到资本市场的摆布。”他还说,利润率更低的公司,如电子商务公司,或是拥有大批员工的公司——即便他们是自由职业者——也将面临相同的窘境。
硅谷知名风险投资公司Benchmark合伙人比尔·柯尔利(Bill Gurley)说“在我们投资的私营企业中,还没有一家烧钱速度这么快。这种风险不应该归咎于无数的后期投资者。”
风投抢生意产生的恶果
如果有这么多聪明的投资者认为,有太多的创业公司对其轻松募得的资金过于依赖,那为什么风险投资公司不去强迫他们做出改变,变得更为自律呢?答案可能有两个,一是他们对这些创业公司不具备太大的控制力;二是,害怕错过当前的科技繁荣期意味着,有些投资者没有像其他投资者那样对企业作出全面的审查。这是我根据自己采访的每个人所得出的一个结论,他们说错过的交易超过以前任何时候,而没有他们的参与,那些交易照样以某种方式完成了。
我曾问知名创业加速器Y Combinator的总裁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从Y Combinator孵化的创业公司的烧钱速度如何,他回答说尽管有些创业公司看上去花钱不节制,“但大多数公司只要愿意,就可以实现盈利的。”但阿尔特曼也指出,“很显然,有些公司从来不听我们的建议,疯狂烧钱。”
一旦资金陷入匮乏,那些公司肯定不会出现在维基百科页面中。我敢打赌,最终生存下来的创业公司数量肯定少于许多人的预期。,这仅仅是我根据直觉做出的一种判断,而这种直觉则完全来自于风险投资公司在博客和 Twitter上面对创业公司挥霍无度的运营方式的警告,看起来,风投公司对其投资的创业公司的掌控力不及我之前想象的。
勒姆金说“如果你是在旧金山进行创业,而且烧钱速度非常快,但又觉得这没什么问题,也认为没什么风险,之所以抱着这种想法,是因为你的同行没有起到很好的表率,是因为你在Y-Combinator或 SOMA结识的那些人。”SOMA是位于旧金山的一个城区,那里云集了大量创业公司。(编译/清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