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上“云法庭”穿睡衣、啃西瓜,北京日报:

网络新闻 2021-07-06 20:14www.168986.cn长沙seo优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8月14日消息,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很多曾经习以为常的工作、生活方式,我们的行为与网络的结合更加紧密。打官司,也不再是一项必须线下进行的活动,越来越多的案件通过“云法庭”进行审理。

作为一家在线庭审率高达99.77%的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为了规范在线庭审纪律,将建院一年多来万余小时积累的在线庭审经验成了《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庭审规范》,明确禁止有损法庭尊严的行为。

两万余次庭审,实践经验

从2018年9月9日建院至今年7月31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共立案68805件,已进行了2万余次、总时长1万余小时的在线庭审,在线庭审率高达99.77%。

诉讼程序本身有严格的法律框架予以规范,但线上庭审改变了庭审的环境和交互方式。怎么确认当事人的身份属实、如何查验证据的真实性、庭审纪律要怎样维护……这些问题,每一位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法官都在工作中遇到过。

打开“云法庭”系统,当事人要面临的灵魂之问便是你是谁?

“要想参加开庭,每位当事人都必须‘刷脸’。”北京互联网法院李文超法官表示,法官与当事人无法直接见面,不代表当事人可以随意委托他人代为开庭。北京互联网法院电子诉讼平台通过一个身份证号对应一个账号,便捷当事人登录系统,还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完成身份认证,防止出现“冒名顶替”的情况。,《规范》也明确了当事人对自己注册的账号有妥善保管的义务。

线上环境也给推进庭审程序制造了一定的麻烦。在线下庭审,当事人、出席庭审、退庭有明确时间节点。但如果线上庭审网络环境不稳定,出现卡顿甚至掉线的情况,会导致庭审参与各方交流不畅,也难以判断当事人是否构成中途退庭。《规范》对此进行了规范,网络故障、设备损坏、电力中断等理由属于不可抗力,可以构成正当理由。

线上应如线下,强调庭审尊严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一些从未打过官司的当事人面对线上诉讼,更会感到陌生。北京互联网法院张博法官告诉记者,不少当事人会将网络上的习惯带到诉讼中,比如在提交材料的端口上传“表情包”图片来表达意见,让法官哭笑不得。

偶尔让法官堵心的是,打开摄像头,看到的竟是当事人穿着睡衣随意地坐在屏幕前,或是拿着正处于开庭状态的手机在家中走来走去,甚至曾有当事人在开庭时无比自然地捧起了一块西瓜。

李文超表示,虽然线上开庭方便了当事人参与诉讼,但处在生活化的场景,会让当事人忽略参与诉讼所必需的仪式感和严肃性。

事实上,线上开庭的纪律与线下庭审应当是一致的,必须保证庭审的礼仪规范。当事人应选择合适的场所参加庭审,诸如网吧、商场等嘈杂、人员密集场所显然不妥。《规范》要求,开庭时不能无故脱离视频画面,不能与非出庭人员交头接耳,更不能衣冠不整或有吸烟、进食等行为。

即使在线下庭审的固定空间里,依然会有当事人因不熟悉、不重视庭审规则而扰乱法庭秩序。在线上,当庭出言不逊的情况也偶有发生,甚至还有当事人对着摄像头做出不雅动作。

隔着屏幕,互联网法院很难对违反法庭纪律的当事人立即实施司法拘留等处罚。李文超表示,目前,法院主要对此类当事人采取提醒、训诫等措施,也会在特定情况下采取切断音视频等方式,“毕竟对于线上庭审,大家都还处在探索和适应的过程中,当事人也要不断培养文明的线上诉讼习惯”。

不过,对于伪造证据等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北京互联网法院依然严肃依法处理,对一名当事人开出了罚单。

随处打开电脑,眼前即有法庭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背上的法庭”将司法资源带到了田间地头。现在,“云法庭”让各方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便捷地参加庭审,节约社会资源。

北京互联网法院还通过完善庭审平台,将法官所处的环境背景,更换为以虚拟化方式呈现国徽、法槌、席位,实现法官“打开电脑,就有法庭”,进一步增强庭审的严肃性。

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表示,该院通过开发包括电子诉讼平台、“移动微法院”、“天平链”证据平台等在内的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兼顾使用便利与数据安全,探索出了在线诉讼的“北互模式”。

而在发展线上庭审的,对公众在线诉讼文化的培养也是重要一环。张雯认为,在线诉讼是一种新生事物,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线上纠纷解决中来。线上诉讼规则,需要凝聚更多共识、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互联网法院是在线诉讼改革的‘试验田’和‘样板间’,希望我们能为全国法院的在线诉讼提供‘北京经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986.cn 狼蚁网络 版权所有 Power by